關鍵詞: 特崗教師 2023
一、單選題
1.( )是研究工作進行之初所做的書面規(guī)劃,是如何進行研究的具體設想,是研究實施的藍圖。
A.研究計劃
B.研究目的
C.研究結構
D.研究過程
2.( )也稱主動性,表現在學生能根據一定的目標或要求,自行采取相應的態(tài)度或行動。
A.獨立性
B.自覺性
C.創(chuàng)造性
D.自主性
3.學生在頭腦中確定各種事物之間的異同的思維過程是( )
A.比較
B.分析
C.綜合
D.抽象
4.李明看到張紅幫助老師擦黑板并學會該行為,但日后他自己不一定這樣做,因為他未看到老師表揚張紅。這屬于觀察學習的( )過程。
A.注意
B.保持
C.動作再現
D.動機
5.針對某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及小升初的競爭力,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的情況,根據相關教育法規(guī)應責令其限期改正。其相關責任部門是( )
A.縣級人民政府
B.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
C.省級人民政府
D.省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
二、判斷題
1.教育學中所研究的教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 )
2.施泰倫認為人的發(fā)展等于遺傳與環(huán)境的乘積。( )
3.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但有了人腦和客觀現實,不一定就會產生人的心理。( )
4.教育心理學可以為有效地學與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議,但它不能給特定情境中的實際問題提供處方。( )
5.凡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公開可能危及校園安全穩(wěn)定的信息,中小學不得公開。( )
【參考答案解析】
一、單選題
1.A【解析】題干描述的是研究計劃的內涵。
2.B【解析】自覺性又稱主動性,它表現在學生能根據一定的目標或要求,或在某種情境的激發(fā)下,自行采取相應的態(tài)度或行動。
3.A【解析】比較是指在人腦中把各種事物或現象加以對比,來確定它們之間的異同點和關系的思維過程。
4.D【解析】在動機過程中,觀察者因表現所觀察到的行為而受到激勵。觀察者習得的行為不一定都表現出來,觀察者是否會表現出已習得的行為,會受強化的影響。
5.B【解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五十七條規(guī)定,學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jié)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1)拒絕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的;(2)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的;(3)違反本法規(guī)定開除學生的;(4)選用未經審定的教科書的。
二、判斷題
1.×【解析】教育學中所研究的教育是廣義的教育,不僅僅是指思想品德教育。
2.×【解析】題干所述為美國心理學家吳偉士(武德沃斯)的觀點。
3.√【解析】心理活動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但這種反映是能動的,也就是說人必須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才能產生心理和發(fā)展心理。
4.√【解析】教育心理學只提供原則,教師可將這些原則轉變成為具體的教學程序或活動。
5.√【解析】中小學信息公開工作要建立信息公開保密審查機制。凡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公開可能危及校園安全穩(wěn)定的信息,中小學不得公開。但是經個人同意公開或學校認為不公開可能會對公共利益造成影響的個人隱私等信息,可以予以公開。
2025年特崗教師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