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第四章 經濟理論
17.完全競爭市場的存在條件:有無數(shù)的買者和賣者;每一個廠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質的;資源具有完全流動性;信息完全。通常將一些農產品市場看成比較接近完全競爭市場。
18.壟斷競爭市場的存在條件:生產集團中有大量的企業(yè);企業(yè)生產有差別的同種產品;廠商認為自己的行為影響很小;進入和退出一個生產集團比較容易。壟斷競爭的市場組織在零售業(yè)和服務業(yè)中是很普遍的。
19.寡頭壟斷市場的存在條件:廠商數(shù)極少,新的廠商加入該行業(yè)比較困難;產品既可同質,也可存在差別;廠商之間相互依存。寡頭壟斷市場組多見于能源和大型機械制造業(yè)。
20.完全壟斷市場的存在條件:市場上只有一個賣者;產品無十分近似的替代品:不許有新廠商進入。壟斷市場組多見于公共事業(yè)部門。
21.價格歧視是指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在接受者之間實行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準。
22.導致市場失靈的原因主要包括:壟斷、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對稱。
23.外部性指某種經濟活動給與這項活動無關的第三方帶來的影響。
24.正外部性指某種經濟活動給與這項活動無關的第三方帶來的利益。
25.負外部性指某種經濟活動給與這項活動無關的第三方帶來的成本。
26.公共物品是指滿足社會公眾需要的商品。嚴格意義上的公共物品具有:
(1)非競爭性:消費者對某種物品的消費并不會影響其他人對該物品的消費。
非排他性:消費者對某種物品的消費并不會阻止其他人對該物品的消費。
27.逆向選擇是指在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差的商品總是將好的商品驅逐出市場,即優(yōu)汰劣勝。
28.道德風險是指在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動。
三、宏觀經濟學
1.宏觀調控的目標主要有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yè)、穩(wěn)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其中,促進經濟增長是宏觀調控最主要的目標。
2.“三駕馬車”是指投資、消費和出口。投資和消費合稱為內需,出口稱為外需。
3.國內生產總值(GDP)指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地區(qū))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GDP是地域概念。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