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特崗教師 2024
一、單選題
1.按照美國教育哲學家謝弗勒對教育定義的分類,作者自己創(chuàng)制的、其內涵在作者的某種話語情境中始終是同一的定義屬于()
A. 描述性定義
B. 綱領性定義
C. 解釋性定義
D. 規(guī)定性定義
2.下列屬于班級管理原則的是()
A. 平行管理原則
B. 教管結合原則
C. 自主參與原則
D. 全面管理原則
3.做英語單項選擇題時,學生通過辨別不同單詞詞義及固定詞組搭配,做出正確選擇的心理過程屬于()
A. 識記
B. 保持
C. 遺忘
D. 再認
4.根據(jù)認知失調理論,要改正一個學生作業(yè)潦草的態(tài)度,適宜的方法是( )
A. 堅持嚴格要求
B. 批評作業(yè)潦草行為
C. 獎勵作業(yè)認真行為
D. 使學生認識到作業(yè)潦草的危害性
5.教學目標表述的基本部分是()
A. 明確教學對象
B. 表達學習結果的行為
C. 表現(xiàn)行為的條件
D. 學習程度
二、判斷題
1.學生的認識活動是教學中最主要的活動。()
2.在教學中“應當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3.性格結構中,具有核心意義的結構特征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
4.學生的學習主要受學習動機的支配,學習動機越強,學習效果越好。()
5.依法治教就是以法治教。()
【參考答案解析】
一、單選題
1.D【解析】美國教育哲學家謝弗勒在《教育的語言》一書中探討了三種定義的方式,即“規(guī)定性定義”“描述性定義”和“綱領性定義”。所謂規(guī)定性定義,即作者自己所創(chuàng)制的定義,其內涵在作者的某種話語情境中始終是同一的。所謂描述性定義,是指對被定義對象的適當描述或對如何使用定義對象的適當說明。所謂綱領性定義,是一種有關定義對象應該是什么的界定。因此答案選D項。
2.C【解析】班級民主管理是指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全程管理的一種管理方式。
3.D【解析】記憶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現(xiàn)(包括再認和回憶)三個環(huán)節(jié)。再認是指人們對感知過、思考過或體驗過的事物,當它再度呈現(xiàn)時,仍能認識的心理過程。題干中,學生通過辨別不同單詞詞義及固定詞組搭配,做出正確選擇,是對學習過的知識再認的過程。故本題選D項。
4.D【解析】態(tài)度改變的先決條件是認知失調。只有使學生認識到作業(yè)潦草的危害性才會引起其認知的失調,因此,D項符合題意。
5.B【解析】表達學習結果的行為是一個學程結束后應獲得的知識、技能和產(chǎn)生的行為,目標行為應該是可觀察到的,必須用能精確、具體地描述行為的詞來表達。在教學目標中,行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
二、判斷題
1.√【解析】教學過程中有兩類不同性質的活動(教和學),但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是學生與其所學的知識之間的矛盾(教師提出的教學任務同學生完成這些任務的需要、實際水平之間的矛盾),實際上也就是學生認識過程的矛盾,是認識主體與其客體之間的矛盾,因此學生的認識活動是教學中最主要的活動。
2.√【解析】學生和成人之間是存在很大差別的,學生的觀察、思考、選擇和體驗,都和成人有明顯不同。“應當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3.×【解析】性格的態(tài)度特征是指個體對自己、他人、集體、社會以及對工作、勞動、學習的態(tài)度特征。性格的態(tài)度特征在性格結構中具有核心意義。
4.×【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動機不足或過分強烈都會影響學習效果。第一,動機的最佳水平隨著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較容易的任務中,行為效果(工作效率)隨著動機的提高而上升;隨著任務難度的增加,動機的最佳水平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5.×【解析】依法治教,就是依據(jù)法律來管理教育,規(guī)范教育行為,所強調的是依法辦事。而“以法治教”則是指運用法律手段來管理教育。但是運用法律手段不能等同于依法辦事。因此依法治教不等同于以法治教。
2025年特崗教師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