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參考答案】
應試教育造成我國大批學生“高分低能”,已是不爭的事實。教改綱要提出,要更新人才培養(yǎng)觀念,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fā)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
教改綱要提出,要更新人才培養(yǎng)觀念,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fā)展。 為了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綱要提出: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注重知行統(tǒng)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勢潛能。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加速推進素質教育,作為素質教育改革重要內容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覆蓋全國所有小學和初中。除廣西、青海外,其余省份都進行了高中課程改革。 但是,高考傳導的升學壓力依然阻礙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改革以高考為代表的人才評價制度勢在必行。綱要提出,根據(jù)培養(yǎng)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做好學生成長記錄,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強化人才選拔使用中對實踐能力的考查,克服社會用人單純追求學歷的傾向。
中國有句古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而當今社會重視知識程度更甚于古人,家長為使孩子考上大學,從小學開始就要孩子全身心讀書。可當這些高分才子從大學走出來時,所作所為卻仍然像個孩子,不懂得人情世故,與社會格格不入這是因為家長為了孩子取得高分,剝奪了他們學習基本生活技能和人際交往的機會。這樣,孩子就沒辦法明白他人心理、了解社會規(guī)范、理解人際情境,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化解矛盾、表達情感,也沒時間體驗悲傷、難過、感恩、孝順、共同的喜悅等。加之在學習上的成功,使他們自視甚高、偏激、不尊重人。這樣的人走出“象牙塔”,會讓別人感到幼稚、固執(zhí),從而容易遭受嘲弄、排斥。
學校需要的是考高分,社會需要的是會做人。心理學家認為,人類的早期社會化時期(兒童及青少年時期)是個體接受社會化的最佳時期,錯過這個時期,社會化起來非常困難,常常導致社會適應不良。因此,社會、學校、家庭都應該重視孩子的早期社會化,除了學習,還要引導孩子進行人際交往、情感互動等,使孩子的身心能夠健康成長。對于社會化已經不足的人,鼓勵其與最親近、最安全的人進行溝通訓練,點評周圍人和事,然后逐漸擴大交往范圍。同時,還可讓他們多觀看心理劇或生活劇,練習寫心理日記,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在交往中出現(xiàn)的錯誤。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