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最近一段時間,初三年級某班班主任孫老師愁壞了,她發(fā)現(xiàn)學習成績一直不錯的梁麗同學整天愁眉不展,臨近中考了,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也有些下降,幾次模擬考試也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水平。孫老師與她談心時,梁麗說她最近無心學習,不知道該學什么,也不知道為誰而學,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和信心考上重點高中,對接下來的學習和生活很迷茫。
另外,孫老師還發(fā)現(xiàn)“插班生”王磊同學行為孤僻,和同學很少有交流,無法融入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還認為同伴們不跟他玩耍是因為看不起他,因為他是從別的學校插班來的。他覺得大家對他都充滿敵意。
(1)根據(jù)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理論,這一時期的學生具有什么特點?有哪些表現(xiàn)?
(2)如果你是孫老師,對案例中這些情況有何應對措施?
【答案解析】
(1)美國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克森認為,人格發(fā)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必須經(jīng)歷八個順序不變的階段,其中前五個階段屬于兒童成長和接受教育的時期。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由生物學的成熟與社會文化環(huán)境、社會期望之間的沖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fā)展危機。成功而合理地解決每個階段的危機或沖突將使個體形成積極的人格特征和健全的人格。人格發(fā)展的第五階段是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階段(12~18歲)。這一階段大體相當于少年期和青春初期。個體此時開始體會到自我概念問題的困擾,也即開始考慮“我是誰”這一問題,體驗著角色同一與角色混亂的沖突。這里的角色同一性是有關自我形象的一種組織,它包括有關自我的能力、信念、性格等的一貫經(jīng)驗和概念。案例中梁麗和王磊面臨角色同一性對角色混亂之間的沖突和選擇時,他們未能成功地選擇或沒有嚴肅地考慮這些選擇,對自己的社會角色和人生目標未能形成定論,產(chǎn)生了同一性迷亂。
(2)教師通常是最合適和最有可能幫助學生獲得自我同一性的人。當學生出現(xiàn)同一性危機時,教師要積極幫助學生處理這些危機。本案例中,教師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把青少年當作成人看待;②不在其他同伴或其他有關的人面前輕視青少年;③給予明確的指示,讓青少年獨立完成任務;④注意發(fā)揮非正式群體積極的作用;⑤提供機會讓學生體驗社會角色和職業(yè);⑥和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讓學生有意識的了解自己;等等。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