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特崗教師 2020
2020年教師招聘考試刷題群:977379127(點擊進群,免費獲取海量試題資源)
單項選擇題
1.對于計算1+2+3+4+……+98+99+100=?這個問題,高斯發(fā)現(xiàn)第一項和后一項加起來、第二項和倒數(shù)第二項加起來的數(shù)字還有……都等于101,以此類推,后得出答案是5050,他運用的是( )
A.聚合思維 B.直覺思維
C.再造性思維 D.創(chuàng)造性思維
2.蔣老師在講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小方不專心聽講,于是蔣老師突然問了一個問題并讓小方回答,蔣老師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引起小方的( )
A.無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自尊心 D.聯(lián)覺
3.加涅指出,在教學中要依次完成九大教學事項。下列事項中,后進行的是( )
A.呈現(xiàn)教學內容 B.加強記憶與學習遷移 C.喚起先前經驗 D.提示教學目標
4.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根據(jù)價值內化的程度而分為五個等級,其中,( )是指個體通過學習,經由前四個階段的內化之后,所學的知識觀念已成為自己統(tǒng)一的價值觀,并融入性格結構之中。
A.接受 B.反應 C.個性化 D.組織
5.學生在小學時期對祖國的理解較為膚淺,愛國情感不強。而在初中時期隨著對歷史、地理、人文知識認識的豐富,對祖國的理解更為深刻,愛國情緒也由弱變強。這反映了青少年的情緒情感發(fā)展受( )的影響。
A.道德發(fā)展 B.人格發(fā)展 C.學校環(huán)境 D.認知發(fā)展
6.善于深入地思考問題,抓住事物的規(guī)律和本質,預見事物的發(fā)展進程,揭示客觀事物內含的多樣性規(guī)定的深入層次。這屬于思維的( )的表現(xiàn)。
A.深刻性 B.靈活性 C.敏捷性 D.獨創(chuàng)性
7.( )指對某個特殊團體的認知結構。通常我們將某些特質歸于一個特殊團體的全體成員所共有,比如中學生常常根據(jù)刻板印象認為團委學生會的同學都是成績優(yōu)異的“學霸”,認為足球隊的同學都是“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等等。
A.個人圖式 B.自我圖式 C.團體圖式 D.角色圖式
8.在班級里有一種學生,他們會參加學校組織的大部分活動,但興趣不穩(wěn)定;他們活潑好動,聰明伶俐,反應迅速,敏感并且非常善于交際,對人親切,但是同時他們往往也表現(xiàn)輕率,缺乏毅力。這類學生的氣質類型可能是( )
A.膽汁質 B.多血質 C.黏液質 D.抑郁質
9.某六年級學生出于同情而關心他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根據(jù)艾森伯格的親社會行為理論,該學生的親社會行為發(fā)展的水平處于( )
A.他人需求取向
B.贊許和人際關系取向
C.自我投射、移情的取向
D.內化的規(guī)范和價值觀取向
10.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階段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發(fā)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一種由沖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fā)展危機,青春期的危機沖突是同一性對角色混亂,對此階段的學生教師應該( )
A.給其提供自己做決定的機會
B.提供獨立完成任務的機會
C.鼓勵其進行自我認同并給他們樹立榜樣
D.激勵其將自己的成績與以往的成績相比,而不是與別人的成績橫向比較
多項選擇題
1.下列關于記憶中的再認和回憶的說法,正確的有( )
A.再認和回憶是檢驗整個記憶過程質與量的根據(jù)
B.再認是指對曾經經歷過的事物再度呈現(xiàn)時,人所產生的熟悉程度的反映
C.考試中的選擇題、是非題都屬于回憶要求的測驗
D.再認比回憶容易
E.再認是一種雙向聯(lián)想活動
2.下列關于自我效能感的敘述正確的有( )
A.自我效能感只涉及成功完成某項任務的能力
B.自我效能感對行為有很強的測試作用
C.自我效能感通過確立目標來影響動機
D.自我效能感與歸因有密切關系
3.操作技能按操作的控制機制不同可分為開放型操作技能和閉合型操作技能,下列屬于開放型操作技能的有( )
A.打羽毛球 B.騎車 C.自由體操 D.舞蹈
4.下列哪些做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
A.主張一個問題只有一種解決方案
B.為學生留出充分的自主選擇空間
C.在教學中加入適度的發(fā)散思維訓練
D.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拓寬學生視野
5.下列有利于激發(fā)與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的有( )
A.教師有耐心、公正、友善,使學生有愛和歸屬感
B.布置給學生的學習任務是學生既能勝任但又有一定難度的
C.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豐富材料的呈現(xiàn)方法
D.通過歸因訓練,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參考答案解析】
單項選擇題
1.D【解析】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指以新穎、獨特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可以叫作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解決,當我們遇到難題而百思不得其解,發(fā)現(xiàn)不能用常規(guī)的方法解決時,就可以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來解決問題。高斯在解決題中的數(shù)學題時,發(fā)現(xiàn)了首尾兩端相互對應的數(shù)字之和都等于101,從而用一種獨特的、新的解法解決了這道數(shù)學題。在解題過程中,高斯主要是運用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
2.B【解析】教師在課堂上要合理地組織教學活動,采取具體措施促使學生保持有意注意,防止學生分心。蔣老師在發(fā)現(xiàn)小方上課分心后向他提問,目的在于引起他的有意注意,使他將注意重新集中在學習上。
3.B【解析】加涅指出,在教學中要依次完成以下九大教學事項:(1)引起學生注意;(2)提示教學目標;(3)喚起先前經驗;(4)呈現(xiàn)教學內容;(5)提供學習指導;(6)展現(xiàn)學習行為;(7)適時給予反饋;(8)評定學習結果;(9)加強記憶與學習遷移。九大教學事項中,后進行的是加強記憶與學習遷移。
4.C【解析】個性化(即價值或價值體系的性格化)指個體通過學習,經由前四個階段的內化之后,所學的知識觀念已成為自己統(tǒng)一的價值觀,并融入性格結構之中。具體內容參看王大順、張彥軍主編的《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
5.D【解析】情緒和情感總是伴隨認知活動產生的,認知可以起到整理、加深人的情緒和情感的作用。題干所述反映了青少年的情緒情感發(fā)展受認知發(fā)展的影響。
6.A【解析】思維的深刻性是思維的抽象邏輯性的表現(xiàn)。集中表現(xiàn)為善于深刻地思考問題,抓住事物的規(guī)律和本質,預見事物的發(fā)展進程,揭示客觀事物內含的多樣性規(guī)定的深入層次。具體內容參見王耘、葉忠根、林崇德主編的《小學生心理學》。
7.C【解析】A項,個人圖式是指人們對某一特殊個體的認知結構。B項,自我圖式是指人們對自己所形成的認知結構,它與自我概念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C項,團體圖式亦稱為團體刻板印象,是指對某個特殊團體的認知結構。團體圖式使得我們將某些特質歸于一個特殊團體的成員所共有。D項,角色圖式指人們對特殊角色者所具有的有組織的認知結構。題干所述符合團體圖式的含義。
8.B【解析】多血質的人動作敏捷、活潑、靈活好動、熱情、富于同情心、適應能力強、敏感、反應迅速、注意力容易轉移、興趣廣而易變;喜歡與人交往,言語富于表達力和感染力,感情外露而易變,缺乏毅力和耐力,浮躁,輕率,是人們常說的活潑好動的人。
9.C【解析】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要經歷五種水平:(1)享樂主義、自我關注的取向。學前兒童及小學低年級學生一般處于這一水平,這個階段的兒童關心自己,對自己有利的情況下可能幫助他人。(2)他人需求取向。小學生及一些正要步入青春期的少年處于這一階段,這個時期,兒童助人的決定是以他人的需求為基礎的,不去助人時不會產生同情或內疚。(3)贊許和人際關系取向。小學生及一些中學生正處于這一水平,這個階段的學生關心別人是否認為自己的利他行為是好的或值得稱贊的,友好的或適宜的表現(xiàn)是重要的。(4)自我投射的、移情的取向。處于這一水平的是一些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及中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會出于同情而關心他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5)內化的法律、規(guī)范和價值觀取向。少數(shù)中學生會達到這一水平,在這一階段,是否助人的決定是以內化的價值、規(guī)范和責任為基礎的,違反個人內化的原則將會損傷自尊。
10.C【解析】埃里克森認為,人格發(fā)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須經歷八個順序不變的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由生物學的成熟與社會文化環(huán)境、社會期望之間的沖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fā)展危機。在自主感對羞恥感這一階段,家長或教師應多給兒童提供獨立完成任務的機會,對兒童的嘗試行為和成功舉動加以表揚,對失敗行為不要羞辱。B項不符合題意。在主動感對內疚感這一階段,教師或家長應多給兒童提供自主做決定的機會,不要橫加干涉或包辦代替。A項不符合題意。在勤奮感對自卑感這一階段,教師應多鼓勵和肯定學生的成績,鼓勵學生與自己做縱向比較而非與他人做橫向比較。D項不符合題意。在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這一階段,教師應鼓勵青少年進行自我認同,并以身作則,給他們樹立良好的榜樣。C項符合題意。
多項選擇題
1.ABE【解析】心理學的實驗研究都以再認和回憶的方法來檢查記憶的效果,再認和回憶是檢驗整個記憶過程質和量的根據(jù)。所以,A項說法正確。再認是指對曾經經歷過的事物再度呈現(xiàn)時,人所產生的熟悉程度的反映。再認是一種雙向聯(lián)想活動??荚囍袝r常運用的“是非題”“選擇題”都屬于再認要求的測驗。所以,B、E項說法正確,C項說法不正確。長期以來人們總以為再認比回憶容易,也比回憶簡單,其實不盡如此。某些時候再認發(fā)生了困難而回憶卻是順利的?;貞浭锹?lián)想中的單向活動,再認是原來識記對象和記憶內容之間的雙向聯(lián)想活動,當記憶內容復活后須再要以大腦中的識記對象加以驗證,才能肯定正確與否。所以,D項說法不正確。具體內容參見黃煜峰、雷靂主編的《初中生心理學》。
2.ABCD【解析】自我效能感只涉及成功完成某項任務的能力,不需要比較。它涉及的問題是你是否能完成該任務,而不涉及其他人是否成功。自我效能感對行為有很強的測試作用。所以,A、B項說法正確。自我效能感通過確立目標來影響動機,自我效能感與歸因有密切關系。所以,C、D項說法正確。具體內容參見皮連生主編的《教育心理學(第4版)》。
3.AB【解析】開放型操作技能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主要依賴外界反饋信息進行活動,即根據(jù)外界環(huán)境變化來調整、控制并做出適當?shù)膭幼?,以適應外界的變化。如足球、排球等球類中涉及的大部分技能、騎車技能等對外部反饋信息有較大的依賴性。本題選擇A、B兩項。C、D兩項屬于閉合型操作技能。
4.BCD【解析】主張一個問題只有一種解決方案會使學生形成心理定勢,用單一的、固著的、常規(guī)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去應付各種問題,缺乏獨立的思考和富有新意的想象。這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A項不符合題意。
5.ABCD【解析】激發(fā)與維持學習動機的前提條件包括:(1)教師應善于管理課堂,維持課堂紀律,使正常的教學活動不致受到紀律不良的學生的干擾;(2)教師須與學生建立正常的師生關系,教師有耐心、公正、友善,使學生有愛和歸屬感;(3)布置給學生的學習任務須是學生既能勝任但又有一定難度的,太易和太難的任務都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4)學習任務須是真實的,也就是說,對學生有一定實際意義。學生的學習動機包括內源性動機和外源性動機,激發(fā)與維持內源性動機的策略有:(1)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策略。①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求知欲;②豐富材料呈現(xiàn)方法;③利用學習動機的遷移。(2)通過歸因訓練或歸因指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效能感。(3)培養(yǎng)學生對成就的需要和成就感。所以,A、B、C、D四項都有利于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2025年特崗教師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