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fā)現(xiàn)之一,其研究對象是人類社會的存在與發(fā)展過程。其中馬克思把構成人類社會的物質因素稱為社會存在,把人類社會精神現(xiàn)象的總和稱為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根據(jù)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按社會意識的主體構成分為個人意識和群體意識
個人意識指的是屬于單個人的社會意識,例如極個別干部有享樂主義思想,不想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是希望自己能過上富裕的生活,這種思想是個別人所具有的,稱為個人意識。
群體意識即屬于社會大部分群體所共同具有的社會意識,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以來總結出的優(yōu)秀品質與價值觀念,為每個中國人所共有,屬于群體意識。
二、按社會意識的層次分為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
社會心理屬于較低層次的社會意識,是自發(fā)的、不系統(tǒng)、不定型的社會意識,包括感情、愿望、風俗、審美等。社會心理不穩(wěn)定易發(fā)生改變,例如小明中學時的愿望是上大學,讀大學后的愿望變成找份好工作,工作后的愿望是退休。
社會意識形式指系統(tǒng)的、定型的社會意識,包括哲學、宗教、藝術等。社會意識形式結構內容較為穩(wěn)定,一般不會發(fā)生太大變化,例如馬克思主義哲學固定包含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唯物史觀四個部分。戲曲的生、旦、凈、丑四大行當,都是成型的體系,屬于較高層次的社會意識。
三、按對經濟基礎的關系分為意識形態(tài)和非意識形態(tài)
意識形態(tài)指服務于特定經濟基礎的社會意識,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包含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藝術、哲學等。例如馬克思主義為無產階級服務。
非意識形態(tài)指不服務于特定的經濟基礎的社會意識,在任何經濟基礎下都可以存在,不具備階級性。包括自然科學、一部分社會科學以及思維科學。
刷題鞏固
1.按照對經濟基礎的作用不同,社會意識可以分為( )
A.個人意識和群體意識
B.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
C.意識形態(tài)和非意識形態(tài)
D.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意識形式
【解析】C。解析:按照對經濟基礎的作用不同,社會意識可分為意識形態(tài)和非意識形態(tài)。故本題答案選C。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