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教育學人物——孟子
生平簡介
孟子,名軻,戰(zhàn)國中葉魯國人,出身于貴族家庭,父親早逝,其母內仉氏教子有方,為教育孟子,為他選擇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曾三遷其居,為后世留下了“孟母三遷”的美談。作為孔子思想的嫡傳,孟子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稱為“亞圣”。
孟子一生大部分時間從事教育事業(yè),他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視為人生三大樂趣之一。
人物思想考點
記憶口訣:孟子性善盈科進
1.性善論
孟子認為人性生來就是善的,有不學而能的“良能”和不慮而知的“良知”。人的本性中就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四端,這是仁、義、禮、智四種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養(yǎng)性,向內尋求,這些品性就能得到發(fā)展。
教育的作用就是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發(fā)揚天賦的善端。人的善端可以通過教育轉化為現(xiàn)實。孟子認為“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這個過程就是“求放心”。
2.教育目的
所謂“明人倫”就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稱為“五倫”。孟子認為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明人倫。
明人倫思想就是維護上下尊卑的社會秩序和道德觀念,以“明人倫”為中心的教育目的決定了教育內容是以孝悌為主體的道德教育。以倫理道德為基本教育內容,以孝悌為倫理道德基礎的教育是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教育的重要特點,孔子開其端,孟子把它系統(tǒng)化、理論化了。
3.論理想人格
孟子認為大丈夫的人格形象應該是充滿道義感、自信心、社會責任感和家庭義務感的,在他們身上體現(xiàn)出一種浩然之氣,即“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論教學的基本要求
(1)“深造自得”:深入的學習和鉆研,必須有自己的收獲和見解,如此才能形成穩(wěn)固而深刻的智慧。提出“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2)“盈科而后進”:強調了學習和教學過程的循序漸進。
(3)“教亦多術”:強調對不同情形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法,因人而異。
(4)“專心致志”:強調人們學習上的差異取決于其在學習過程中專心致志與否,而不是其天資的高低。
5.政治思想
??剂曨}
1.(多選)“明人倫”是孟子提出的學校教育的目的,所謂“明人倫”就是父子有親,( )。
A.君臣有義
B.長幼有序
C.夫婦有別
D.朋友有信
【答案】ABCD
2.(判斷)孟子認為,教育的過程就是擴充人固有的善性的過程。( )
【答案】正確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