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知識點1:教育的社會屬性
(1)永恒性;
(2)階級性;
(3)歷史性;
(4)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5)繼承性;
(6)長期性;
(7)生產(chǎn)性;
(8)民族性。
記憶口訣:用(永)歷對民階繼生氣(期)
用(永)—永恒性;歷—歷史性;對—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民—民族性;階—階級性;繼—繼承性;生—生產(chǎn)性;氣(期)—長期性
知識點2:原始形態(tài)的教育
原始形態(tài)的教育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教育還沒有獨立的形態(tài),還沒有從社會生產(chǎn)和生活中分化出來而成為獨立的社會活動。
第二,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緊密結合。
第三,沒有專門從事教育(職業(yè))的人員和相對固定的教育對象,沒有專門的為教育所用的內容和場所,更沒有什么教育制度可言。
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生產(chǎn)和生活,是一種很低級、沒有專門化、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教育。
第五,原始社會的教育沒有階級性,對每一個人來說,教育的機會是均等的,也可以認為教育是普及的,所有的兒童都在接受同樣性質的教育。
記憶口訣:三沒兩生一結合
沒—沒有獨立的形態(tài);沒—沒有專門;沒—沒有階級性;兩生—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生產(chǎn)和生活
知識點3:古代教育的特點
階級性:學校是統(tǒng)治階級培養(yǎng)人才的場所。
等級性:不同階層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
道統(tǒng)性:教育反映統(tǒng)治階級政治思想和倫理道德思想。
專制性:教育過程是管制與被管制、灌輸與被灌輸?shù)倪^程。
刻板性: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單一。
象征性:能不能接受教育和受什么樣的教育是區(qū)別社會地位的象征。
記憶口訣:等階道??滔?/span>
等—等級性;階—階級性;道—道統(tǒng)性;專—專制性;刻—刻板性;象—象征性
知識點4:“騎士七技”
“騎士七技”,即騎馬、游泳、擊劍、打獵、投槍、下棋、吟詩。
記憶口訣:馬泳劍獵槍下詩
馬—騎馬;泳—游泳;劍—擊劍;獵—打獵;槍—投槍;下—下棋;詩—吟詩
知識點5:近代教育的特點
1.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視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記憶口訣:公義世法
公—公立教育;義—義務教育;世—世俗化;法—教育立法
知識點 6:現(xiàn)代教育的特點/發(fā)展趨勢
1.教育的終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術的現(xiàn)代化(教育的信息化);6.教育的個性化;7.教育的國際化
記憶口訣:各(個)國全民多現(xiàn)身
各(個)—教育的個性化;國—教育的國際化;全—教育的全民化;民—教育的全民化;多—教育的多元化;現(xiàn)—教育技術的現(xiàn)代化(教育的信息化);身—教育的終身化
知識點 7:孔子的教育思想
1.教育作用:孔子認為教育對社會的發(fā)展有作用,提出了“庶、富、教”。
2.教育對象:孔子在教育對象上主張“有教無類”。
3.教育目的:孔子致力于培養(yǎng)一批“士”和“君子 ”,以完善人格為教育的首要目的。
4.教育內容:“六經(jīng)”,孔子的教育內容偏重社會人事與文事,輕視科技與生產(chǎn)勞動。
5.教學原則與方法:①因材施教的原則;②啟發(fā)誘導的原則;③鞏固性原則;④學思結合的方法;⑤謙虛篤實的方法。
6.道德修養(yǎng)的方法:①立志有恒;②自省自克;③身體力行;④改過遷善。
7.教師觀:教師要“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要為人師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記憶口訣:一二三四五六七
一—作用;二—對象;三—目的;四—內容;五—原則與方法;六—道德修養(yǎng);七—教師觀。
知識點 8:夸美紐斯的思想
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1632 年)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學著作,是近代獨立形態(tài)教育學的開端,標志著教育學開始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因而夸美紐斯也被稱為“(近代)教育學之父”。
(1)論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
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是貫穿夸美紐斯整個教育理論體系的一條根本的指導原則。所謂教育適應自然,
就是教育必須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規(guī)律。
(2)論普及教育
“泛智”思想是夸美紐斯教育體系又一指導原則,也是其教育理論的核心,是他從事教育實踐和研究
教育理論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他主張一切男女青年都應進學校,主張“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為此他編
寫了很多教材,如教兒童看圖識字的課本《世界圖解》。
(3)論學年制和班級授課制
夸美紐斯制定了統(tǒng)一的學年制和學日制,提出并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班級授課制。
(4)論教學原則
他在《大教學論》中論述的教學原則歸納起來,主要有直觀性原則、系統(tǒng)性原則、量力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和循序漸進原則等,并指出直觀性原則是教師教學的“金科玉律”。
記憶口訣:自然原則夸大四顆制
自然—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原則—教學原則;夸—夸美紐斯;大—《大教學論》;四顆制(智)—學年制和學日制、班級授課制、泛智
知識點 9:洛克的教育思想
英國哲學家洛克:《教育漫話》
《教育漫話》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將教育分為體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詳細論述。它強調環(huán)境與教育的巨大作用,強調在體魄與德行方面進行刻苦鍛煉。洛克提出了“白板說”,認為人的心靈如同白板,觀念和知識都來自后天,并得出“天賦的智力人人平等”的觀點;他認為“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十之八九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張取消封建等級教育,主張人人都可接受教育。洛克主張對兒童進行紳士
教育。他認為,紳士教育應該在家庭中進行。其內容主要包括體育、德育和智育等;其中,德育排在首位,因為德行是紳士教育首要的品質。
記憶口訣:英國紳士洛克在白板上畫漫話
英國—英國人;紳士—紳士教育;白板——“白板說”;漫話—《教育漫話》
知識點 10: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
(1)一本著作:《普通教育學》
赫爾巴特于 1806 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學》標志著教育學正式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標志著規(guī)范教育學和科學教育學的建立,是第一本現(xiàn)代教育學著作。
(2)兩大理論基礎:倫理學基礎和心理學基礎
赫爾巴特將哲學中的統(tǒng)覺觀念移用到教育學中,強調在教授學生新知時,必須喚起學生心中已有的觀念。赫爾巴特的貢獻,在于將道德教育理論建立在倫理學基礎上,把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這也
是后人把他的教育學視為科學教育學的主要原因。
(3)教育的兩個基本目的:“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前者是指與兒童未來所從事的職業(yè)有關的目的;后者是指教育所要達到的最高和最為基本的目的,即養(yǎng)成內心自由、完善、仁慈、正義、公平五
種道德觀念。
(4)教學過程“三中心”:教師、書本(教材)、課堂
赫爾巴特強調系統(tǒng)知識的傳授、課堂教學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師的中心地位,形成了傳統(tǒng)教育的“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特點。
(5)教學過程“四階段論”:“明了、聯(lián)想、系統(tǒng)、方法”
赫爾巴特結合學生的心理活動,提出了“明了(通過分解新教材、比較已掌握的知識,清晰明確地感受新教材)、聯(lián)想(建立新舊觀念的聯(lián)系)、系統(tǒng)(在教師指導下,在新舊觀念聯(lián)系的基礎上,尋求結論和規(guī)律)、方法(通過實際練習,運用系統(tǒng)知識,使之變得更熟練、牢固)”的“四階段論”,也是著名的“四段教學法”。明了、聯(lián)想、系統(tǒng)、方法相對應的心理狀態(tài)分別為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動。后來他的學生
齊勒將其發(fā)展為“五段教學法”,即“預備、提示、聯(lián)系、總結、應用”,對后世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
(6)赫爾巴特主張教育應從國家理念和國家思想出發(fā),培養(yǎng)良好的國家公民。
(7)赫爾巴特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提出了教學的教育性原則。
記憶口訣:一二三四五
一:一本著作:《普通教育學》;二:兩大理論基礎&兩個基本目的:倫理學基礎和心理學基礎&“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三:教學過程“三中心”:教師、書本(教材)、課堂;四:教學過程“四階段論”:“明了、聯(lián)想、系統(tǒng)、方法”;五:齊勒將其發(fā)展為“五段教學法”,即“預備、提示、聯(lián)系、總結、應用”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