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心理學人物——科爾伯格
生平簡介
勞倫斯?科爾伯格,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家,出生于美國紐約州的布隆維爾市的一個富商家庭,他繼承并發(fā)展了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著重研究兒童道德認知的發(fā)展,提出了“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在國際心理學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響。
人物思想考點
美國心理學家科爾伯格提出了人類道德發(fā)展的順序原則,并認為道德認知是可以通過教育過程加以培養(yǎng)的??茽柌癫捎昧恕暗赖聝呻y故事法”,最典型的就是“海因茨偷藥”的故事,讓兒童對道德兩難問題作出判斷。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國家和地區(qū),雖然種族、文化各有不同,社會道德標準各異,但道德判斷能力的發(fā)展卻相當一致。因此,他以道德判斷的發(fā)展代表道德認識的發(fā)展,進而代表品德發(fā)展的水平。
1.前習俗水平
前習俗水平大約出現(xiàn)在幼兒園及小學低中年級階段,該時期的特征是兒童關注行為的直接后果與自身的利害關系。
第一階段:懲罰服從取向階段
兒童只是因為恐懼懲罰而避免它,因而服從規(guī)范。兒童評定行為好壞著重于行為的結果,認為受贊揚的行為就是好的,受懲罰的行為就是壞的。
第二階段:相對功利取向階段
兒童評定行為的好壞,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所以第二階段的觀點經(jīng)常被視為道德相對主義。
2.習俗水平
習俗水平是小學中年級以上出現(xiàn)的,一直到青年、成年。用習俗推理對行為進行道德判斷時,他們會將這些行為與社會上的觀點與期望相對照。
第三階段:尋求認可取向階段(好孩子取向階段)
尋求認可取向階段也稱為好孩子取向階段,處于這一階段的兒童認識到必須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考慮到他人和社會對一個“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盡量按這種要求去做。在這個階段,兒童已經(jīng)開始從關心自己的需求發(fā)展到較全面地關心別人的需求,從而為自己塑造一個社會贊同的形象。
第四階段:遵守法規(guī)取向階段
處在該階段的個體認為評判一個行為是否道德最重要的是看該行為是否遵守法律和社會習俗,因為它們對于維持社會有效運轉非常重要。
3.后習俗水平
第五階段:社會契約取向階段
處在該階段的人們認為個體應持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因此,法律被看作是一種社會契約,而非鐵板一塊。那些不能提升總體社會福利的法律應該修改,應該達到“給最多的人帶來最大的利益”。
第六階段:普遍倫理取向階段(良心公正階段、普遍的倫理原則定向)
處于這一階段的個體,其認識超越了法律,認為除了法律以外,還有諸如生命的價值、全人類的正義、個人的尊嚴等更高的道德原則。
研究表明,大多數(shù)9歲以下的兒童以及少數(shù)青少年處于前習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處于習俗水平,后習俗水平一般要到20歲以后才能出現(xiàn),而且只有少數(shù)人才能達到。
??剂曨}
1.(單選)依據(jù)科爾伯格的分類,中學生的道德主要處在( )。
A.前習俗水平
B.習俗水平
C.后習俗水平
D.他律水平
【答案】B
2.(單選)科爾伯格把兒童道德發(fā)展分為三個水平六個階段,其中好孩子定向階段屬于( )。
A.前習俗水平
B.習俗水平
C.后習俗水平
D.他律水平
【答案】B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