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簡述問題解決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答:問題解決是指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tài)到達目標狀態(tài)的過程。任何問題都含有三個基本成分:一是給定的條件,即問題的起始狀態(tài)。二是要達到的目標,即問題要求的答案或目標狀態(tài)。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礙。
問題解決的基本特點:(1)目的性;(2)認知性;(3)序列性。
簡述問題解決的過程。
答:發(fā)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
試述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答:(1)問題的特征。個體解決有關問題時,常常受到問題的類型、呈現的方式等因素的影響。教師課堂中各種形式的提問、各種類型的課堂和課后練習、習題或作業(yè)等,都是學校情境中常見的問題形式。不同的呈現問題的方式將影響個體對問題的理解。實際教學與研究發(fā)現,學生解決抽象而不帶具體情節(jié)的問題時比較容易,解決具體而接近實際的問題時比較困難。解決不需要通過實際操作的“文字題”時比較容易,解決需要實際操作的“實際題”時比較困難。
(2)已有的知識經驗。與問題解決有關的經驗越多,解決該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發(fā)現,優(yōu)生頭腦中貯存的知識經驗顯著地多于差生??梢哉f,擁有某一領域的豐富的知識經驗是有效解決問題的基礎。
(3)定勢與功能固著。當在某種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體的潛在功能來解決問題時,功能固著可能起到阻礙的作用。
除上述因素外,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緒狀態(tài)、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性也制約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簡述如何進行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
答:(一)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1)幫助學生牢固地記憶知識;(2)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括;(3)重視知識間的聯系,建立網絡化結構。
(二)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1)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2)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
(三)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四)培養(yǎng)思考問題的習慣。(1)鼓勵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2)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假設;(3)鼓勵自我評價與反思。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