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全國教資備考群:1098976291(點擊進群,群內(nèi)定期分享教資備考筆面通關資料包,并有專業(yè)老師答疑解惑)
案例分析一直以來都是教師資格證考試當中經(jīng)常考的內(nèi)容,很重要。它的考查形式是先向考生提供一段背景資料,然后由此提出問題,在問題當中要求考生閱讀并分析給定的資料,依據(jù)一定的理論知識,或做出決策,或做出評價,或提出具體的解決問題,或者是方法或意見等。
案例分析題屬于綜合性較強的題目類型,考察的是高層次的認知目標。它不僅能考察考生了解知識的程度,而且能考察考生理解、運用知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考察考生綜合、分析、評價方面的能力。
那案例分析包括哪些內(nèi)容呢?
語文案例分析通常包括兩部分內(nèi)容。一是就課堂行為進行評析,二是就教學設計進行評析。其中課堂行為又包括意外事件、師生關系、反饋評價三方面內(nèi)容,而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片段教學、作業(yè)評價三個部分。
那答這樣的題目,它的答題是什么呢?
一定要理論聯(lián)系案例實際進行分析。
那分析依據(jù)又是什么呢?
當然就是新課程標準的理念。那終寫到試卷上,我們有沒有明確的步驟呢?答案是肯定的。
具體到課堂行為的案例分析,它的答題要點總結如下:
1.點題:對教師行為有個定性的判斷,即表明態(tài)度。
2.析題:結合案例具體分析為何持此種態(tài)度。
3.解題:運用理論分析依據(jù),說一下這樣做的好處意義或者提出解決辦法。
接下來,分別從意外事件、師生關系、反饋評價等幾個主要方面給大家舉幾個例子,看看如何將思路及答題步驟分別運用在答題之中的。
例:(意外事件)
(1)一個青年教師在進行公開課《伊犁草原漫記》教學時,課文第二段第三層寫秋天獵人獵熊的果敢,但一名學生沒有按要求歸納獵人果敢的特點,而是說獵人殘忍,同時指出獵人的行為是違法行為。原本課文中這一段是歌頌獵人的,學生卻痛斥獵人的獵熊行為,這是教師所始料不及的??上驳氖?,這位教師并不因為學生當著聽課教師的面提出不同的觀點而氣惱或逃避,而是因勢利導,讓學生充分討論,發(fā)表自己意見。后全班學生從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出發(fā),推翻了課文的觀點。
問題:請對這位教師的行為進行分析。
我們拿到這樣的一個題目,該抓住的要點有哪些呢?
首先,案例里面說到文章是要體會到秋天獵人獵熊的果敢的,這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所以是須完成的。而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卻沒有朝著預期的方向理解,而是感受到了獵人的殘忍,并指出了他的違法行為。但是面對這樣的一種課堂上的意外情況,老師并沒有慌張,也沒有呵斥學生,而是一起來討論,這點是值得肯定的,是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這個點體現(xiàn)了出來。但是,“推翻了課文的觀點”顯然是不合適的,因為這樣的話沒有完成我們的教學目標。
那我們?nèi)绾巫鞔饡容^清晰呢?當然是按照前面的答題步驟:點題——析題——解題。可以如下作答:
①這位老師的做法是基本正確,但某些地方處理仍不恰當。
②當學生的觀點與課本、教師有不同之處時,教師不再像以前那樣直接否定學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讓學生進行討論、比較或辨別,達到意見的統(tǒng)一,或者并不統(tǒng)一意見,留著懸念讓學生課后進一步探討。
該教師的教學方式打破了“惟課本是準、惟教參是準”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符合“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要求,值得肯定。
③另外,在本案例中,體會獵人的果敢,才能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因此,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同時,要注意適時引導,不能脫離教學目標。
(2)王教師在教《愚公移山》時,有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評價文中的人物。在自由討論時,有同學表示欣賞愚公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稱贊他明知困難重重而絕不退縮;有同學欣賞智叟的,覺得他聰明,明知不可為而不為;還有人感嘆愚公“真夠傻的”,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行不通……如果一味肯定,模糊了學生的是非觀念,誤導了學生,那么這堂課將是失敗的。這是一篇經(jīng)典課文,“愚公移山”是一個慣用成語,大家都知道是形容人做事情有毅力、面對困難懂得堅持,所以故事情節(jié)學下來很輕松;然而學生表面上認可了愚公鍥而不舍的精神,事實上心里壓根兒沒有受到觸動。面對這種情景,王老師沒有作簡單的肯定和否定,而是急中生智地抓住了文中那個“始齔”(剛換牙)就來幫愚公移山的孩子,讓大家思考:為什么孩子會來幫忙?莫非孩子比愚公更愚嗎?就這一問,激起了學生思維的火花,當時學生就七嘴八舌,議論紛紛。他們經(jīng)過深入的討論、交流,明白了:愚公移山的行為并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所以得到的不僅是家人的認可,也贏得了別人的支持。
問題:請對王老師的行為進行分析。
作答如下:
①王老師的做法是正確的。(點題)
②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自由討論,對于學生的觀點,王教師在課堂評價中,沒有一味肯定;而當學生的觀點與課本、教師有不同之處時,王老師也沒有直接否定學生的答案,而是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線索進一步討論,后交流得出愚公鍥而不舍的結論。(析題)
③該教師的教學方式打破了“惟課本是準、惟教參是準”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符合“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要求,值得肯定,但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同時,要注意適時引導。(解題)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內(nèi)容,主要是針對教師資格證語文學科考試當中,教材教法模塊里面的案例分析中的課堂行為的案例分析,從思路到解題的步驟這兩個方面給廣大考生朋友提供的一些方法。在思路方面,主要是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作為指導思想,看一看案例中的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教師對學生的反饋評價等方面的做法,是否符合,符合就以此為依據(jù)表示值得學習、值得提倡,反之則以此來進行批評指正。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幫助。
祝廣大考生朋友都能取得一個滿意的成績!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