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2018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習的認知基礎(四)
知識點五十二:記憶的分類
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保持和再現(xiàn)。所謂經歷過的事物,是指過去曾經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緒情感、練習過的動作。這些事物都會在頭腦中留下一定的痕跡。
一、記憶的分類
(一)根據(jù)信息從輸入到提取所經過的時間、信息編碼方式和記憶階段的不同,可將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1.瞬時記憶(又稱感覺記憶或感覺登記)
(1)含義:當客觀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覺信息會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保存下來,這種記憶叫瞬時記憶,是記憶系統(tǒng)的開始階段。
(2)特點:①時間極短;②容量較大;③形象鮮明;⑤信息原始,記憶痕跡容易衰退。
(3)編碼方式:有圖像記憶(主要編碼形式)和聲像記憶兩種。
2.短時記憶(又稱工作記憶)
(1)含義:短時記憶是指人腦中的信息在一分鐘之內加工與編碼的記憶,是信息從感覺記憶到長時記憶的過渡階段。
(2)特點:①時間很短。②容量有限。短時記憶的容量是7±2,是以單元來計算的。米勒提出了組塊的概念。所謂組塊是指若干小單位聯(lián)合成大單位的信息加工,也指這樣組成的單位。③意識清晰。④易受干擾。
(3)編碼方式:有聽覺編碼(主要形式)和視覺編碼兩種。
3.長時記憶(又稱永久性記憶)
(1)含義:長時記憶是信息經過充分加工,在頭腦中長久保持的記憶。
(2)特點:①容量無限;②信息保持時間長久。
(3)編碼方式:意義編碼為主。意義編碼有兩種形式:表象編碼和語義編碼,它們又被稱為信息的雙重編碼。
(二)根據(jù)記憶的內容和經驗的對象,可將記憶分為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和動作記憶
1.形象記憶是我們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為內容的記憶。這種記憶在頭腦中保存的是事物的具體形象,它以表象的形式在頭腦中儲存過去的經驗。
2.邏輯記憶是個體以詞語所概括的事物之間的關系以及事物之間的意義和性質為內容的記憶。
3.情緒記憶是個體以曾經體驗過的情緒或情感為內容的記憶。它是個體將過去經歷過的情緒情感體驗保存在記憶中,并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情緒情感被重新體驗到的過程。
4.動作記憶是以做過的運動或動作為內容的記憶,也稱運動記憶。
(三)根據(jù)信息加工與存儲的內容不同,可分為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
1.陳述性記憶是指對有關事實和事件的記憶,如知識和日常的生活常識。它可以通過言語傳授而一次性獲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識的參與。
2.程序性記憶是指對如何做事情的記憶,包括對知覺技能、認知技能和運動技能的記憶。
(四)根據(jù)記憶時意識參與的程度,可分為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
1.外顯記憶是指個體有意識地或主動地收集某些經驗用以完成當前任務時表現(xiàn)出來的記憶,她對行為的影響是個體能夠意識到的,因此也稱受意識控制的記憶。
2.內隱記憶是指在不需要意識參與或不需要有意回憶的情況下,個體的已有經驗自動對當前任務產生影響而表現(xiàn)出來的記憶。
重點例題點撥
1.曉東在記憶英文單詞時,如果不對其加以復述,這個單詞在他頭腦中只能保持幾十秒。這種記憶現(xiàn)象是( B )。
A.瞬時記憶B.短時記憶
C.長時記憶D.內隱記憶
2.再一次心里學測試的過程中,關于短時記憶的容量單位學生們的答案涉及一下四種,其中正確的是( B )。
A.比特B.組塊
C.字節(jié)D.詞組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