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2016
一、單項選擇題
1.標志著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事件是()
A.德國學者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B.俄國學者巴甫洛夫提出條件反射學說
C.瑞士學者皮亞杰通過一系列實驗,研究兒童思想發(fā)展規(guī)律
D.美國學者詹姆斯發(fā)表經典心理學著作《心理學教師》
2.衡量心理測驗或實驗研究得到的數據是否具有一致性或可靠性的指標是()
A.信度 B.效度 C.難度 D.區(qū)分度
3.學生們正在教室上課,突然一只小麻雀從窗邊飛過,大家不約而同轉過頭去看。這種現(xiàn)象叫作()
A.有意注意 B.無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集中注意
4.復習時,用紅色筆畫出書中重點是利用了知覺的()
A.整體性 B.理解性 C.選擇性 D.恒常性
5.素未謀面的朋友出現(xiàn)在人群中,能夠一眼把他辨認出來。這種現(xiàn)象屬于()
A.識記 B.學習法 C.再認 D.編碼
6.我們常說的“尊老愛幼”“愛護公物”指的并不是某一個具體的人和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類事物。這反映出思維的( )
A.具體性 B.發(fā)散性 C.間接性 D.概括性
7.感覺是基本、簡單的心理過程,是所有心理活動重要的開端。有了感覺,人們才能知道周圍世界的明暗、色彩、聲響、味道、觸碰、痛癢等,也才知道自己身體變化引起的饑、渴、眩暈、胃痛等。感覺反映了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 )
A.典型屬性 B.整體屬性
C.個別屬性 D.外顯屬性
8.小王擅長邏輯推理,但缺乏音樂才能;小李擅長繪畫,但在數學計算方面表現(xiàn)較差。這反映出不同個體智力的( )
A.結構差異 B.發(fā)展速度差異
C.發(fā)展水平差異 D.發(fā)展過程差異
9.小明因為失戀而痛苦萬分,但他并沒有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把失戀的痛苦轉化勤奮學習的動力。將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中,證明自己的能力,這種反應屬于情緒管理策略中的( )
A.放松法 B.宣泄法 C.升華法 D.暗示法
10.美國學者艾利斯創(chuàng)立的合理情緒療法認為,人的情緒是由其觀念決定的,合理的觀念導致健康、積極的情緒,不合理的觀念導致負向、消極的情緒。他提出了ABC理論來解釋人的行為,其中B指的是( )
A.誘發(fā)性事件 B.事件造成的情緒結果
C.修正后的新觀念 D.對事件的觀念
11.小琳的媽媽承諾她,只要期末考試成績進入全班前10名,就獎勵一個她很喜歡的泰迪熊。小琳為了得到媽媽的獎勵而產生努力學習的動機,這種動機屬于( )
A.主導動機 B.從屬動機 C.內部動機 D.外部動機
12.“一個小丑進城勝過一打醫(yī)生?!边@說明情緒具有( )
A.信號功能 B.健康功能 C.激勵功能 D.調控功能
13.《紅樓夢》中林黛玉多愁善感,孤僻內向。其氣質屬于( )
A.膽汁質 B.多血質 C.黏液質 D.抑郁質
14.投射測驗測量了人格的哪一個層面( )
A.意識層面 B.主觀層面 C.無意識層面 D.客觀層面
15.學校教育者根據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與規(guī)律,進一步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叫作( )
A.心理活動 B.心理治療 C.心理咨詢 D.心理輔導
二、簡答
1、簡述學生心理發(fā)展的一般特征。
2、簡述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
3、簡述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應該如何應對?
三、論述題
試述韋納的成敗歸因理論對當前教育實踐的啟示。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略。
2.A【解析】信度是指一個測驗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它以反復測驗時能否提供相同的結果來說明。
3.B【解析】無意注意也稱不隨意注意,是沒有預定目的、無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對一定事物所發(fā)生的注意。
4.C【解析】知覺的選擇性是指當面對眾多的客體時,知覺系統(tǒng)會自動地將刺激分為對象和背景,并把知覺對象優(yōu)先地從背景中區(qū)分出來。用紅筆圈出重點,使對象和背景的差別變大,重點內容更易被優(yōu)先覺察。
5.C【解析】再認是指人們對感知過、思考過或體驗過的事物,當它再度呈現(xiàn)時,仍能認識的心理過程。
6.D【解析】思維的概括性,包含兩層意思:(1)把同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質特征抽取出來加以概括;(2)將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關系加以概括,得出有關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結論。
7.C【解析】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
8.A【解析】智力類型差異是指構成智力的各種因素存在質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知覺、記憶、想象、思維的類型和品質方面。
9.C【解析】升華是改變不為社會所接受的動機和欲望,而使之符合社會規(guī)范和時代要求,是對消極情緒的一種高水平的宣泄,是將消極情感引導到對人、對己、對社會都有利的方向去。題干所述例子是情緒升華法的典型案例。
10.D【解析】ABC理論中的A指個體遇到的主要事實、行為、事件;B指個體對A的信念、觀點;C指事件造成的情緒結果。
11.D【解析】外部學習動機是指誘因來自于學習者外部的某種因素,即在學習活動以外由外部的誘因激發(fā)出來的學習動機。
12.B【解析】健康功能指情緒和情感調控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身心健康。
13.D【解析】抑郁質的人以敏銳、穩(wěn)重、體驗深刻、外表溫柔、怯懦、孤獨、行動緩慢為特征。林黛玉的氣質屬于抑郁質。
14.C【解析】投射測驗是一種結構不明確的測驗,測量了人格的無意識層面。
15.D【解析】心理輔導是指學校教育者根據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征與規(guī)律,在一種新型的、建設性的人際關系中,運用心理學等專業(yè)知識技能,設計與組織各種教育性活動,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充分發(fā)揮個人潛能,進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過程。
二、簡答
1、(1)連續(xù)性與階段性;(2)定向性與順序性;(3)不平衡性;(4)差異性。
2、
(1)感知運動階段
(2)前運算階段;
(3)具體運算階段;
(4)形式運算階段。
3、
(1)多贊揚鼓勵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理;
(2)學法指導,即教會他們怎樣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的情感、意志和態(tài)度。
三、論述題
(1)根據歸因理論,學生將成敗歸因于努力比歸因于能力會產生更強烈的情緒體驗。努力而成功,體驗到愉快;不努力而失敗,體驗到羞愧;努力而失敗,也應受到鼓勵。因此,教師在給予獎勵時,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要聯(lián)系其學習進步與努力程度狀況來看,強調內部、穩(wěn)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學生付出同樣努力時,對能力低的學生應給予更多的獎勵,對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給以高評價,對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則給以低評價,以此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歸因。
(2)韋納的歸因理論在教育上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根據學生的自我歸因可測試其此后的學習動機。學生自我歸因雖未正確,但卻是重要的。因為歸因促使學生在從了解自己到認識別人的過程中,建立起明確的自我概念,促進自身的成長。而如果學生有不正確的歸因,則更表明他們需要教師的輔導與幫助。長期消極的歸因不利于學生的個性成長,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反饋的作用,并在反饋中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幫助學生正確歸因,重塑自信。韋納發(fā)現(xiàn),在師生交互作用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自己成敗的歸因,并非完全以其考試分數的高低為基礎,而是受到教師對他的成績表現(xiàn)所作反饋的影響。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