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2016
一、單項選擇題
1.當一個人用畫圖表、線路圖等具體形式表征問題時,表明他處于問題解決的( )階段。
A.發(fā)現(xiàn)問題 B.理解問題 C.提出假設 D.驗證假設
2.某同學主動板演解題,可是解錯了,老師沒有批評他,反而肯定他勇氣可嘉。該老師運用的是( )
A.替代強化 B.局部強化 C.延遲強化 D.符號強化
3.某套試題有效測試了欲測試的內容,而沒有測試其他無關內容,則此試卷有較高的( )
A.表面效度 B.內容效度 C.結構效度 D.經驗效度
4.改變客觀事物現(xiàn)象中的某一部分,突出其特點,從而產生新形象。這種想象的認知加工方式是( )
A.黏合 B.夸張 C.人格化 D.典型化
5.根據(jù)加涅的學習目標分類理論,能將刺激物的一個特征與另一個特征、一個符號與另一個符號加以區(qū)分的能力是( )
A.言語信息 B.認知策略 C.智慧技能 D.動作技能
6.由于以前多次運用某一思維加工方式解決同類問題,從而逐步形成習慣性反應,使得在以后的問題解決中仍然用習慣反應去解決問題。這種現(xiàn)象是( )
A.感覺統(tǒng)合 B.注意轉移 C.記憶再現(xiàn) D.思維定勢
7.初中階段的學生在思考、分析問題時容易鉆牛角尖,甚至陷入其中難以自拔。這說明初中生的思維具有( )
A.片面性 B.表面性 C.深刻性 D.廣闊性
8.地理老師在黑板上繪制教學地圖時,鐵路用白色、公路用紅色、河流用藍色,學生便可清晰地將它們區(qū)別開來。該教學過程中所體現(xiàn)的心理效應是( )
A.感覺后像 B.感覺對比 C.感覺適應 D.感覺的相互作用
9.我們熟悉的某位身材高大的人,不會因為他站得遠,看上去矮小,就把他知覺為一位身材矮小的人。這是知覺的( )
A.意義性 B.整體性 C.恒常性 D.選擇性
二、簡答題
1.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理解問題即明確問題,就是把握問題的性質和關鍵信息,摒棄無關因素,并在頭腦中形成有關問題的初步印象,即形成問題的表征。
2.B【解析】如果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只能部分地認可,你就可以采用局部強化,即只強化你認可的那部分行為以及相應的欲望,激勵學生繼續(xù)完全實現(xiàn)理想的行為和欲望。
3.B【解析】測驗的內容效度就是通過對測驗所含項目做內容的系統(tǒng)考察,以確定由這些項目所構成的測驗,是否是測驗應測特質行為領域的代表性樣本?;蛘哒f,內容效度就是測驗項目構成應測行為領域代表性樣本的程度。
4.B【解析】夸張是指改變客觀事物的正常特點,對某些特點加以夸大和強調,使其增大、縮小、數(shù)量增多、色彩加濃等。
5.C【解析】智慧技能指運用符號或概念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學習。智慧技能又可分為五個小類:辨別學習、具體概念學習、定義性概念學習、規(guī)則學習、高級規(guī)則學習。其中,辨別是將刺激物的一個特征和另一個特征或者將一個符號與另一個符號加以區(qū)別的一種習得能力,包括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方面的辨別。
6.D【解析】定勢(即心向)是指重復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tài)。在定勢的影響下,人們會以某種習慣的方式對刺激情境做出反應。
7.A【解析】思維的片面性使初中生在思考、分析問題時極易鉆牛角尖,經常陷入思想的死潭而不能自拔,嚴重者會出現(xiàn)心理障礙。
8.B【解析】感覺對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
9.C【解析】知覺的恒常性是指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知覺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fā)生變化時,人的知覺映像仍相對不變。
二、簡答題
1.(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shù)量和質量;(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3)提供多種練習機會;(4)培養(yǎng)思考問題的習慣;(5)訓練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思維水平。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