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2016 幼兒園
一、單項選擇題
1.課程的基本要素是()
A.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形式
B.課程內容、課程要求、課程評價
C.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組織、課程評價
D.課程方法、課程內容、課程組織、課程評價
2.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含有獨立而鮮明的主題形象的作品可以采用()
A.“從整體入手層層深入”的設計思路 B.“從局部入手層層累加”的設計思路
C.“一一匹配”的設計思路 D.“整、分、整”的設計思路
3.幼兒園課程的基本形式是()
A.上課 B.游戲 C.活動 D.參觀
4.安排兒童常規(guī)體育活動,應于飯前、飯后至少間隔()分鐘以上。
A.20 B.30 C.40 D.50
5.在為兒童提供操作活動時,可以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難度的活動。這種做法所體現的數學教育原則是()
A.發(fā)展兒童思維結構 B.讓兒童動手操作
C.聯系兒童生活 D.重視個別差異
6.學科課程的優(yōu)點是()
A.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與個性的發(fā)展
B.它具有邏輯性、系統性和簡約性
C.強調學生的直接經驗和體驗
D.注重知識的整合和能力的遷移
7.“我自己吃飯了”“我上大班了”,這些社會領域活動所體現的內容是( )
A.環(huán)境適應 B.自我成長 C.行為規(guī)范 D.社會文化
8.下列在打擊樂教學中,為發(fā)展幼兒的節(jié)奏感和肢體感而采取的做法中,錯誤的是()
A.選擇節(jié)奏明晰的伴奏音樂
B.引導幼兒傾聽聲部之間的相互關系
C.教給有關的演奏技能
D.創(chuàng)造適度緊張、態(tài)度認真、注意集中的演奏氣氛
9.教師向幼兒提問:“房子為什么會動?”“這是一只什么樣的松鼠?”這種提問屬于( )
A.創(chuàng)造性提問 B.假設性提問 C.思考性提問 D.描述性提問
10.下列符合可操作性要求的科學活動目標是()
A.對科學活動感興趣
B.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
C.能用動作表現蠶吃桑葉的動作
D.發(fā)展兒童的思維能力
二、論述題
1.請試述角色游戲的價值。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 C【解析】課程是實現教育目的的手段,其基本要素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組織、課程評價。
2. B【解析】含有獨立而鮮明的主題形象的作品可以采用“從局部入手層層累加”的設計。該模式的特點主要是先讓兒童集中精力感知體驗作品中具特色的某個動機,然后再從這個動機開始,逐步讓兒童感知體驗以該動機為的局部形象,后再讓兒童感知體驗整個作品的形象和情趣。
3. B【解析】游戲是幼兒園課程的基本形式。
4. B【解析】略。
5. D【解析】提供不同層次不同難度的活動是考慮到兒童的個別差異。
6. B【解析】學科課程的優(yōu)點是它具有邏輯性、系統性和簡約性,有利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同時也便于教學設計和管理。
7. B【解析】自我認識是主體我對客體我的認知與評價,主要包括個體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評價。題干描述的是幼兒對自己的認知和評價,屬于自我成長。
8. C【解析】在幼兒打擊樂教學中,讓幼兒掌握一定的演奏技能不是教學的主要目標。
9. C【解析】題干描述的是思考性提問,如“房子為什么會動”“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松鼠,你喜歡它嗎,為什么”“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烏龜,你喜歡它嗎,為什么”,引導兒童理解故事的主題、人物性格和心理特征等。
10. C【解析】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可操作性要求幼兒能夠用他自己的方式表現此次科學活動,用動作表現蠶吃桑葉的動作符合可操作性的要求。
二、論述題
1.(1)對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價值。角色游戲是兒童在扮演各種角色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扮演角色的認識,兒童可以體會到這些角色的行為特點,認識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在角色游戲中需要兒童相互協商分配角色,開展游戲,這都是兒童學習社會交往技巧的良好時機。
(2)對兒童情緒發(fā)展的價值。在角色游戲中兒童也能宣泄一些消極情感,通過角色游戲兒童可以滿足其控制環(huán)境的欲望。
(3)對兒童認知發(fā)展的價值。兒童對周圍事物的認識是從動手操作開始的。通過兒童不斷地扮演體驗各種角色,他們對社會和周圍環(huán)境事物的認識也大大加強了。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