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高中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價值判斷的含義,價值判斷的屬性和性質(zhì)。
2.識別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的表現(xiàn)。
3.能夠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能力目標】
1.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認識和選擇正確價值觀、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能力。
2.領悟和認識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正確方法和途徑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在價值沖突中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實現(xiàn)人生價值。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如何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難點】
價值沖突及評價標準。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故事導入:
通過讓學生欣賞《樵夫和海神廟》故事,對樵夫的選擇進行評價,發(fā)現(xiàn)在利與益、個人與集體孰輕孰重的選擇中,樵夫舍生取義、顧全大局的行為選擇令我們欽佩,他的行為是一種正確的行為選擇。進而引出對本課的學習。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一)自覺遵循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1.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過渡: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價值判斷?什么是價值選擇嗎?不知道沒關系,老師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播放張杰的《看月亮爬上來》,出示幻燈片“假如張杰周日開一個演唱會,門票最低200元,你去不去。”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小結:在大家的回答中其實就包含了兩種價值選擇,去與不去。還有兩種價值判斷值與不值。而去與不去是在值與不值的基礎上做出的選擇,因此我們可以得出:
價值判斷: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斷。
價值選擇: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出的選擇。
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價值選擇是價值判斷的體現(xiàn)。
2.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區(qū)別:
過渡:事實判斷不等于價值判斷,看一看大屏幕哪一個屬于事實判斷哪一個屬于價值判斷?
出示幻燈片,(1)山上的花都開了,山上的花開的好漂亮;(2)下雨了,下雨有利于禾苗的生長。
教師總結:通過這個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對事物的客觀狀況及其本質(zhì)屬性、發(fā)展規(guī)律做出的判斷叫事實判斷,而在事實判斷的基礎上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程度做出的判斷稱為價值判斷。
3.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過渡:我們怎樣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出示秦始皇和袁世凱對比的幻燈片,問:為什么后人對秦始皇和袁世凱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有不同的評說?
學生討論分析。
教師總結: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符合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對社會發(fā)展起促進作用,而袁世凱則是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違背了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阻礙了社會發(fā)展。因此人們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否正確取決于人們的認識是否符合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有沒有走歷史必由之路。
4.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
過渡:同樣是遵循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做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為什么人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為自己確定的目標和任務會有差異甚至是根本的對立呢?
出示幻燈片馬永順事跡。
為什么馬永順砍樹時能成為伐木英雄,栽樹時又能成為植樹模范?
學生分析討論
教師總結: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它會因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不同。而且這一點有助于我們正確評價歷史和現(xiàn)實中的價值觀念,防止簡單化和片面化;有助于我們的價值觀念與時俱進,從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
(二)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1.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
過渡:往往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不同。
出示幻燈片:李約的《觀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教師:在這首詩中體現(xiàn)出幾類人的幾種價值觀?為什么農(nóng)民在盼雨而地主在怕雨?
學生:兩種,農(nóng)民和地主官宦。
教師總結: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特征。
2.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
過渡:不同階級的價值觀不一樣,那么同一階級的價值觀就一定相同嗎?
出示幻燈片:維納斯雕像以及大家的評價。
老夫子:“有傷風化”;藝術家:“偉大的藝術品”;醫(yī)生:“一個廢人”。
教師:為什么大家對同一個物品會有不同的評價?
學生: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因人而異。他們的認識角度不同,評價也就不一樣。
教師總結: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
3.立場不同價值判斷、價值選擇不同。
過渡:除了以上,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還會受哪些因素影響?
出示幻燈片:《湖北大學生救人溺亡,附近漁船見死不救》的案例
教師:在這則材料中又出現(xiàn)了幾類人,他們對有人落水又持什么態(tài)度?
學生:兩類人,一類是大學生積極救人;一類是漁船老板,等著撈尸體。
為什么他們會有不同的態(tài)度?
學生:立場不同,一個是站在救人的立場上,一個是站在錢的立場上。
教師總結: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應立場不同而不同,根據(jù)人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立場不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就不同,因此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特征。
面對主體差異性,怎樣才能保證我們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正確性呢?我們應該站在誰的立場上?
學生:人民群眾
教師總結:我們要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標準。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教師進一步引導,我們現(xiàn)在所享有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廣大人民為我們創(chuàng)造的豐富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基礎上的,那我們就應該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為實現(xiàn)人民最高利益作為我們的最高價值目標,應該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我們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根本衡量尺度。
大家可以說一說生活中哪些事例遵循了這個標準,哪些沒有?并談一談你的看法。
學生發(fā)表見解。
教師總結:在生活中,我們首先考慮要滿足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要求;其次當個人利益同人民群眾的利益發(fā)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再次,當個人利益同他人利益發(fā)生沖突時,要善于從不同角度考慮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最后當個人利益與社會、集體和他人利益發(fā)生沖突時,要把個人、集體和社會三者的統(tǒng)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兩者相權取其重,兩弊相衡取其輕。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根據(jù)本框的內(nèi)容特點及學生學習的特點,我會結合板書內(nèi)容,采用歸納式小結??偨Y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含義及其關系,以及它們的特征,還有怎樣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作業(yè):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怎樣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寫一篇小論文。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cè)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