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2018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習遷移(二)
知識點六十七: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
一、早期的遷移理論
早期的遷移理論主要包括形式訓練說、相同要素說、經(jīng)驗類化說與關系轉換說。
(一)形式訓練說
1.地位:形式訓練說是早的關于遷移的理論
2.觀點:把遷移看做是通過對組成“心智”的各種官能分別進行訓練來實現(xiàn)的,遷移的發(fā)生是自動的;學習要經(jīng)歷一個“痛苦”的過程。
3.缺點:認為學習的內(nèi)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學材料對官能訓練的價值。
4.優(yōu)點: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習的遷移,強調對有效的記憶方法,工作和學習的習慣以及一般的有效工作技術加以特殊訓練。
(二)共同要素說
1.代表人物:桑代克等人。
2.觀點:只有當學習情境和遷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時,一種學習才能影響到另一種學習,即產(chǎn)生學習遷移。
3.缺點:只看到學習情境的作用,忽視了主體因素對學習遷移的影響,忽視了學習之間的干擾問題。
(三)經(jīng)驗類化理論
1.代表人物:賈德
2.觀點:兩種學習活動之間存在共同要素是知識產(chǎn)生遷移的要條件,而遷移產(chǎn)生的關鍵是學習者在兩種活動中通過概括形成了能夠泛化的共同原理。
3.實驗:水下打靶實驗。
(四)關系轉換理論
1.代表人物:格式塔心理學家
2.觀點:學習遷移的重點不在于掌握原理,而在于察覺到手段與目的之間的關系。認為“頓悟”兩種學習情境中原理原則之間的關系,特別是手段和目的之間的關系,是實現(xiàn)遷移的根本條件。
3.實驗:苛勒所作的“小雞覓食”的實驗是支持關系轉換理論的經(jīng)典實驗。二、現(xiàn)代的遷移理論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提出認知結構遷移理論,他把遷移放在學習者的整個認知結構的背景下進行研究,在認知結構的基礎上提出了關于遷移的理論和見解。認知結構遷移理論指出,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認知結構可利用性高、可辨別性大、穩(wěn)定性強,就能促進對新知識學習的遷移。
重點例題點撥
1.英文單詞的前綴“pre”多為“首”、“前”或“預先”的意義是學習遷移理論的( B )
A.形式訓練說B.相同要素說
C.經(jīng)驗泛化說D.關系轉化說
2.關系轉換說認為,遷移的實質是( C )
A.相同要素B.共同原理
C.頓悟D.轉換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