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幼兒園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全國教資備考群:737804026(點擊進群,群內定期分享教資備考筆面通關資料包,并有客服老師答疑解惑)
一、幼兒園常見安全問題及處理方法
幼兒意外傷害是指突發(fā)事件、意外事故對兒童健康和生命造成的損害,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因素。由于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容易發(fā)生意外事故,這就需要家長和幼兒園老師必須具備一些急救知識和技巧,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幼兒燙傷、骨折等意外傷害就能及時進行救護,以挽救生命、防止殘疾、減少痛苦。
(一)小外傷
1.切割傷
常見切割傷:幼兒玩耍小刀、剪刀等鋒利物品造成的皮膚斷裂、出血。
案例:某幼兒拿著水果刀玩耍,不小心在手指上劃了一道口子,傷口處開始滲出血珠。
急救方法:
(1)對于較小、較淺的切割傷可采用直接壓迫止血法;也可以先清潔傷口周圍,用冷開水沖洗傷口處.特別是將異物沖洗干凈,再用雙氧水由里向外消毒,然后涂搽紅藥水或紫藥水。
(2)傷口較大,出血較多,必須先止血,將傷處抬高,立即送醫(yī)院,請醫(yī)生處理。
2.刺傷
常見刺傷:常見于玻璃、竹刺、鐵釘、木屑等銳利物刺入皮膚,傷口深而狹窄,容易感染。
案例:某幼兒在自由活動后告訴老師手指疼痛,老師檢查發(fā)現(xiàn),該幼兒食指尖有竹刺刺入,傷處周圍皮膚又紅又腫,按壓疼痛。
急救方法:
(1)用生理鹽水或冷開水清洗傷口。
(2)檢查傷口是否留有異物,如果有,用消毒針順著刺的方向將其拔除。
(3)確認傷口無異物后,用碘酒或酒精涂搽傷口周圍,傷口涂紅藥水。
3.扭傷
常見扭傷:多發(fā)生在幼兒運動、游戲等活動中,多為關節(jié)處軟組織受傷,傷處腫痛,運動不靈活,顏色發(fā)青。
案例:某幼兒穿上了媽媽給她買的新皮靴,鞋跟和鞋幫都較高,該幼兒在奔跑中不小心把腳扭了,孩子感到劇烈疼痛,腳的活動不方便,老師發(fā)現(xiàn)幼兒的腳踝又腫又青。
急救方法:
(1)檢查是否骨折。
(2)如果沒有骨折,立即對傷處冷敷,使血管收縮止血,并達到止痛的目的。
(3)一天之后,對傷處熱敷,改善血液循環(huán),減輕腫脹。
預防:
(1)定期檢查和維修幼兒園的滑梯、攀登架等游樂設施。
(2)幼兒在戶外游戲、活動時,注意觀察、提醒幼兒。
(3)遇到不安全的情況及時給予幼兒適當?shù)闹笇?、幫助?/span>
(4)教育幼兒不打架、不擁擠,遵守活動規(guī)則,培養(yǎng)團結友愛的精神和守秩序的習慣。
(二)骨折
1.常見骨折
因外傷破壞了骨的完整性,稱為骨折。分為閉合性和開放性兩種。閉合性骨折,骨折處皮膚不破裂,與外界不相通;開放性骨折,骨折處皮膚破裂,與外界相通。幼兒常發(fā)生以下幾種情況的骨折:重物打擊,可能導致骨折;手被彈簧門擠壓,可能導致骨折;伸手玩弄電扇,可能因扭轉而發(fā)生骨折;車擠壓、跌倒等。也都可能造成骨折。
2.骨折的癥狀
(1)劇烈疼痛,特別是活動傷肢或按壓骨折的部位時。疼痛更明顯:
(2)骨折的肢體失去正常功能,如:下肢骨折不能走路,上臂骨折不能抬高:
(3)骨折的部位出現(xiàn)變形。
小兒骨骼的成分和成人相比較,有機物相對比無機物多,所以小兒的骨骼韌性強、硬度小。容易發(fā)生變形,一旦發(fā)生骨折,還可能出現(xiàn)折而不斷的現(xiàn)象,稱為“青枝骨折”,傷肢還可以做動作,因此,小兒骨折容易被忽略,如不及時送醫(yī)院治療,傷肢將出現(xiàn)畸形,影響肢體的正常功能。所以,小兒一旦發(fā)生肢體傷害,應及時送醫(yī)院檢查是否發(fā)生了骨折。
3.急救方法
(1)在未急救包扎前,不輕易移動傷者。如果輕易移動,可能引起骨折移位,嚴重的還可能引起休克和血管、神經(jīng)損傷,甚至由閉合性骨折變?yōu)殚_放性骨折,加重傷勢。
(2)止血。幼兒發(fā)生骨折后,觀察幼兒全身狀況,如果是開放性骨折并伴有大出血,先要在傷口處覆蓋敷料,包扎止血。再處理骨折。
(3)處理骨折的基本方法是:使斷骨不再刺傷周圍組織,限制受傷肢體的活動,使骨折不再加重,這種急救方法叫“固定”。
①四肢骨折:幼兒四肢骨折后,觀察骨折處是否有皮膚破損及斷骨暴露,如果有斷骨暴露在外,不要強行還納回去??缮w上干凈紗布,簡單固定,迅速送醫(yī)院進一步治療;
如果骨折處沒有上述情況,應立即用夾板固定。夾板一般選用薄木板,在緊急情況下也可用木棒、硬紙板、竹片等代替,甚至還可將傷肢固定于健肢。固定時,給傷肢墊上棉花或布,夾板的長度應超過傷處的上下兩個關節(jié),用繃帶把傷肢的上下兩個關節(jié)都固定住,露出幼兒手指或腳趾。以便觀察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松緊以手指和腳趾尖不出現(xiàn)蒼白、發(fā)涼、青紫為度;
②頸椎骨折:將患兒平放,頭部墊高。為避免震動,可在頭部兩側放上沙袋或硬枕頭,使頭部固定。
③肋骨骨折:判斷斷骨是否傷及肺部,如果斷骨刺傷肺,患兒呼吸困難,應盡快送醫(yī)院急救。反之,可讓患兒深呼吸,用寬布帶纏繞胸部斷肋處,減少胸廓運動:
④腰椎骨折:處理這種骨折,稍有不慎,即可產(chǎn)生嚴重后果?;純喊l(fā)生腰椎骨折以后,應嚴禁腰部有活動,否則會加重脊髓的損傷。不能讓患兒走動、彎腰,救護者也不能攙扶、抱持患兒。不可用軟擔架抬患兒,可用木板、門板等作為搬運工具,多個救護者動作一致地將患兒抬到硬擔架上,讓患兒俯臥,用寬布將身體固定在擔架上.盡量平穩(wěn)地將 患兒送到醫(yī)院.
(4)及時送醫(yī)院,爭取在骨折后2~3小時內送到醫(yī)院進行復位處理。
4.預防
(1)保教人員要加強責任心,防止發(fā)生傷害事故.引起骨折。
(2)幼兒進出的門不安裝彈簧,以免夾傷幼兒,引起指、趾骨的骨折。
(3)教育幼兒不做危險動作。
(三)出血
出血是兒童時期常發(fā)生的一種外傷現(xiàn)象,少量出血容易止?。簢乐負p傷引起的大出血??赡芪<盎純荷?,應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1.常見的幼兒出血
(1)動脈出血:血色鮮紅,血流量大,短時間內可大量失血,必須立即止血。
(2)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液均勻流出。
(3)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樣滲出,可自己凝固。
2.急救方法
(1)動脈出血:采用指壓止血法,這是動脈止血最快速、最有效的一種臨時止血方法。即用單個或多個手指壓住血管的上端(更靠近心臟),壓閉血管,阻斷血流,急送醫(yī)院處理。
①面部出血:壓迫兩側下頜骨。救護者可用拇指在傷口同側下頜骨前方2厘米處觸及動脈搏動,按向下頜骨,使面動脈被壓閉而止血;
②前臂出血:壓迫肘窩(偏內側)動脈跳動處;
③手掌、手背出血:壓迫腕動脈跳動處;
④手指出血:將手指屈人掌內,成握拳狀;
⑤大腿出血:屈曲大腿,壓迫大腿根腹股溝動脈跳動處;
⑥腳部出血:壓迫腳背動脈跳動處。
(2)小傷口:由于小傷口引起小的靜脈或毛細血管出血可用一般止血法,用干凈的紗布、棉花墊在傷口上.用繃帶包扎,即可止血。
(3)較大傷口:由于較大的傷口引起的出血,可將敷料(可用干凈的棉花、紗布)蓋在傷口上,用繃帶包扎止血。(對小傷口和較大傷口出血,還可將陳艾葉搓成艾絨點燃,用以炙傷口,止血效果很好。)
3.預防
(1)將小刀等銳器放在幼兒拿不到的地方。
(2)經(jīng)常檢查幼兒口袋,如有危險的東西,要交老師妥善保管。
(3)教育幼兒不用帶尖帶刺的東西做玩具、不挖鼻孔。
(4)注意幼兒活動中的安全。
(四)燒、燙傷
1.常見燒、燙傷
燒、燙傷是由火焰、蒸汽、熱液體、電流、化學物質等作用于人體引起的損傷。幼兒皮膚的角質層薄.保護能力差,因開水、熱湯、化學藥品、火焰、電器等導致的燒、燙傷事故較多。按燒傷的程度不同可分為三度燒傷。
一度燒傷:僅表皮受損。表現(xiàn)為皮膚輕度紅、腫、熱、痛,沒有水皰。
二度燒傷:傷及真皮。表現(xiàn)為傷處皮膚疼痛劇烈,有水皰。
三度燒傷:傷及皮下組織、肌肉。表現(xiàn)為受傷處皮膚感覺消失,無彈性、干燥,無水皰,皮膚顏色蠟白或焦黃。
2.急救方法
燒、燙傷的急救原則是消除燒、燙傷的原因,保護創(chuàng)面,設法使傷員安靜止痛。
(1)消除燒、燙傷的原因。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火焰,應設法將余火撲滅;如果是熱的液體,應立即將燙傷部位的衣服脫掉;如果是觸電燒傷,應立即切斷電源。
(2)保護創(chuàng)面。一度燒傷可在局部涂搽獾油、燙傷膏等,一般在3~5天內可好轉。二度、三度燒傷應用清潔的被單、紗布、毛巾等物覆蓋創(chuàng)面,不要弄破水皰,也不要在創(chuàng)面上涂抹任何治療燒傷的藥品,避免加重感染和損傷,速送醫(yī)院處理。
???
添加教師資格客服老師微信
備注“網(wǎng)站”
獲取更多考試資訊和海量備考干貨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