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2017
一、單項選擇
1.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規(guī)定,對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開審理的年齡是( )
A.14周歲以下 B.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
C.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 D.18周歲以下
2.根據(jù)“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當學生遇到困難或出現(xiàn)問題時,教師應使其心理緊張程度控制在( )
A.非常高的水平 B.較高的水平 C.中等的水平 D.較低的水平
3.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有些學生對行為規(guī)范有正確的認識,但不能堅持做出正確的行為。這需要教師從( )入手進行教育。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4.寫作文時先列出提綱,這屬于( )
A.組織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復述策略 D.監(jiān)控策略
5.如果一個家長想用看電視作為強化物獎勵兒童認真按時完成作業(yè)的行為,適合的安排應該是( )
A.讓兒童看完電視以后立刻督促他完成作業(yè)
B.規(guī)定每周看電視時間
C.只有按時完成家庭作業(yè)后才能看電視
D.任由孩子隨心所欲地看電視
二、多項選擇
6.提高記憶效果的方法有( )
A.分散復習和集中復習相結合 B.多種感官同時參與記憶
C.對材料進行精細加工 D.增強學習動機,明確記憶目的
7.下列目標中屬于能力目標的有( )
A.學生能夠完整背誦整首兒歌
B.學生能夠用手指作畫
C.學生能從文章中聯(lián)想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D.學生能夠把兩個數(shù)字相加,得出正確答案
8.教師運用的教學原則和方法有( )
A.因材施教 B.參與式教學 C.理論聯(lián)系實際 D.讀書指導法
9.李老師講“慣性”的概念,讓學生在書本上劃出來,然后要求默誦。幾分鐘后,他開始提問:“什么叫慣性?”學生都緊張起來,只有一兩個人舉手。這時一個平時頗讓老師頭痛的學生卻高高舉起手。老師:“說說看。”不料這個學生站起來大聲說道:“我想問問,如果地球突然停住不轉,地球上將出現(xiàn)什么情況?”這一問,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學生交頭接耳、紛紛議論。這位老師一時語塞,臉上頗為尷尬,便板著臉高聲呵斥:“誰問你這個了!我叫你背誦‘慣性’,上課為啥不專心聽講……”案例中的老師犯的錯誤有( )
A.課堂控制力不足,紀律混亂 B.缺少處理偶發(fā)事件的能力
C.不尊重學生,對學生有偏見 D.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0.在教學過程中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方法有( )
A.多運用啟發(fā)式、參與式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
B.用盡可能多的教具、儀器、設備,避免單調死板
C.進行注意力訓練,幫助學生提高自我監(jiān)控的能力
D.提高學生對學習目的和意義的認識,加強對學生注意力的訓練
三、判斷
11.學校教育是指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思想觀念的活動。( )
12.國家課程標準是編制教科書的直接依據(jù)。( )
13.從課程論的角度來看,合理安排教室座位,布置優(yōu)美的教室環(huán)境屬于隱性課程。( )
14.如果把上課看成信息傳輸,那么教師和學生都是信息的發(fā)送者和接收者。( )
15.現(xiàn)代教育中,普通教育與職業(yè)教育日趨分化。( )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
1.B【解析】根據(jù)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條規(guī)定,對于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
2.D【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動機的佳水平隨著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較容易的任務中,行為效果(工作效率)隨著動機的提高而上升;隨著任務難度的增加,動機的佳水平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所以,當學生遇到困難或出現(xiàn)問題時,教師應使其心理緊張程度控制在較低水平。
3.C【解析】道德認知是指對于行為規(guī)范及其意義的認識,是人的認識過程在道德上的表現(xiàn)。道德情感是人在心理上所產(chǎn)生的對某種道德義務的愛憎、喜惡等情感體驗。道德意志是個體自覺地調節(jié)道德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xiàn)預定道德目標的心理過程。道德行為是指個體在一定的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xiàn)出來的對他人和社會的有道德意義的活動。學生對行為規(guī)范有正確的認識,但還不能堅持做出正確行為,表明他們的道德意志還不夠堅定。
4.A【解析】列提綱屬于綱要策略,是組織策略的一種。
5.C【解析】普雷馬克原理,也叫祖母原則,即用高頻的活動作為低頻活動的有效強化物。簡單地說,每個人都有一個強化等級,在強化等級中,處于較高一級的強化物比處于較低一級的強化物更容易引發(fā)操作行為,所以,處于較高一級的活動可以強化較低一級的活動。即如果有一件愉快的事等著學生去做,他們會很快完成另一件不喜歡的行為。但要注意,行為和強化的關系不能顛倒,須先有行為,再有強化;不能過度使用強化物,否則,可能使強化物失去原有的效力。
二、多項選擇
6.ABCD【解析】復習方法的合理性、感官參與的程度、對記憶材料的加工深度以及學習的動機水平都是影響記憶效果的因素。一般來說分散復習和集中復習相結合,多種感官同時參與記憶,對材料進行精細加工,增強學習動機,明確記憶目的都有助于記憶效果的提高。
7.ABD【解析】C項屬于情感目標。
8.ABCD【解析】A、C項為教學原則,B、D項為常用的教學方法。其中,參與性教學是指在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中,教師和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能動性,積極地交往和互動,達到認知共振、思維同步、情感共鳴,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教學目標的教育實踐活動。
9.ABCD【解析】題干中的李老師在面對學生突然提出的問題時,沒有沉著冷靜地去應對,而是呵斥學生,這說明該教師缺少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也忽視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0.ACD【解析】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方法有:(1)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2)培養(yǎng)間接興趣;(3)合理組織課堂教學,防止學生分心;(5)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另外,許多學科的教學還需要借助教具作為輔助手段,尤其在低幼兒童的教學中,合理使用教具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直接興趣,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教具應該新穎直觀,能夠很好地說明問題。教師用教具時還要給予言語講解,引導學生正確觀察,避免學生只關注表面現(xiàn)象,忽略實際問題。
三、判斷
11.×【解析】狹義的教育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據(jù)一定的社會要求,依據(jù)受教育者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促使其朝著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變化的活動。題干所述內容為廣義的教育的含義。
12.√【解析】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學科的教學目標、任務,知識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有關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jù),也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
13.√【解析】隱性課程亦稱潛在課程、自發(fā)課程,是指在學校情境中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xiàn)的課程。隱性課程包括多種表現(xiàn)形式,其中的物質性隱性課程包括學校建筑、教室的設置、校園環(huán)境等。
14.√【解析】上課過程中,教師是通過講課傳授知識,同時也在接受學生學習的反饋。學生聽課接受知識,同時也給予教師信息反饋。
15.×【解析】現(xiàn)代教育制度發(fā)展的趨勢之一是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與職業(yè)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fā)展。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