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2017
一、單項選擇
1.教師不得對學生進行謾罵、體罰、變相體罰或其他侮辱學生的行為,這是由學生的( )決定的。
A.榮譽權 B.姓名權 C.隱私權 D.人格尊嚴權
2.中小學“雙基教學”是指( )的教學。
A.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B.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C.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D.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3.所謂( )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由個人的好惡、興趣自發(fā)組織起來的群體,具有強烈的感情
色彩。
A.非正式群體 B.正式群體 C.聯(lián)合群體 D.松散群體
4.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 )
A.學生有自由機械記憶的能力
B.學生的知識、能力是不一樣的
C.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D.教育活動完全受到人的遺傳素質的制約
5.( )是一種有利于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地培養(yǎng)人才的教學組織形式。
A.設計教學法 B.班級授課制 C.個別教學制 D.分組教學制
二、多項選擇
6.下列關于復式教學的敘述中,正確的有( )
A.復式教學的主要特點是直接教學和學生自學或做作業(yè)交替進行
B.備課時對教學過程的組織、教學時間的分配和教學秩序的處理等有更復雜的要求
C.復式班的編制以盡可能地減少各年級之間的相互干擾為一般原則
D.復式教學的日課表的編制以“同堂異科”編排為好
7.下列選項中符合現(xiàn)代教育制度的發(fā)展趨勢的有( )
A.加強學前教育并重視其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B.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C.普通教育與職業(yè)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fā)展
D.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日益明晰
8.了解學生是備課的基礎性工作,應包括的內容有( )
A.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思想狀況
B.了解學生的生活經歷、活動范圍
C.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習慣、能力
D.了解學生的知識、技能狀況、智力水平
9.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韋納的成敗歸因理論,下列屬于穩(wěn)定的且不可控的因素有( )
A.能力 B.任務 C.運氣 D.身心狀態(tài)
10.下列關于教師聘任制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聘任是一種法律行為,它確立的是雙方的法律關系
B.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只對所聘教師有約束力
C.聘任制應體現(xiàn)按需分配的原則
D.聘任制應體現(xiàn)按勞分配的原則
三、判斷
11.教學原則是人們根據教學規(guī)律制定的教學活動的基本準則,是客觀的,不能任意制造、改變或廢除。( )
12.感知是個體能動的認識過程,是認識事物的第一步,感知教材要使學生獲得關于所學內容的一個整體的表象。( )
13.在分配學生座位時,應考慮對課堂行為的有效控制,預防紀律問題的發(fā)生。( )
14.消退是一種強化的過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種反應在將來發(fā)生的概率。( )
15.體罰是一種有意識地造成學生身體的痛苦來制止和預防學生某些問題行為的懲罰方式,罰站、罰跑、罰抄作業(yè)等形式都屬于體罰。( )
四、簡答
16.“高原現(xiàn)象”是指在學習或技能的形成過程中出現(xiàn)的暫時停頓或下降的現(xiàn)象。請簡要回答教師專業(yè)成長中“高原現(xiàn)象”的特點有哪些?
17.知識的學習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請簡述影響知識掌握的主要因素。
五、論述
18.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合理運用表揚與批評,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消除學生的不良行為,強化學生優(yōu)秀品德的形成。請結合實際談談教師運用表揚與批評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
1.D【解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學校和教師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2.B【解析】略。
3.A【解析】在同伴交往過程中,一些學生自由結合、自發(fā)形成的小群體,稱為非正式群體。它是同伴關系的一種重要形式。
4.C【解析】略。
5.B【解析】班級授課制有利于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培養(yǎng)人才。
二、多項選擇
6.ABCD【解析】組織復式教學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有:(1)復式教學根本的特點是“復”字,當教師給一個年級上課時,其他年級的學生根據教師的指示進行預習、復習、練習。前者叫作直接教學,后者叫作自動作業(yè),在課堂上要使這兩方面交替和配合進行。(2)復式教學的基本原則是要盡可能減少各年級的相互干擾。從課表編制來說,應以“同堂異科”編班為好,以避免相同科目集中學習時的彼此干擾。教師要對各個年級的集中講授與自學作業(yè)的內容、時間、教學進程的組織進行精心設計。(3)復式教學的備課比單式教學要復雜,除了一般要求之外,復式教學在備課時還要特別注意:①明確重點;②安排合理;③順序科學。
7.ABC【解析】現(xiàn)代教育制度的發(fā)展趨勢有:(1)加強學前教育并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2)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與職業(yè)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fā)展;(4)高等教育的大眾化;(5)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6)教育社會化與社會教育化;(7)教育的國際交流加強;(8)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8.ABCD【解析】了解學生主要包括的內容有:(1)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思想表現(xiàn);(2)學生的生活經歷、活動范圍;(3)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效果、學習要求;(4)學生的知識基礎、技能狀況、智力水平、接受能力;(5)班級正常上課的秩序、紀律、班風、學風;(6)對任課教師教學的適應性、評價和期望。
9.AB【解析】在成敗歸因理論中,屬于穩(wěn)定的且不可控的因素有能力和任務(工作難度)。
10.AD【解析】我國教師聘任制度有以下基本原則與內容:(1)教師聘任制度須遵循雙方地位平等的原則;(2)聘任雙方在平等地位上簽訂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對聘任雙方都有約束力;(3)教師聘任的基本形式;(4)教師的培養(yǎng)與培訓。另一方面,教師聘任制也應體現(xiàn)按勞分配的原則。
三、判斷
11.×【解析】對于教學原則,人們可以根據科學發(fā)展水平、時代的要求,對實踐經驗進行概括,總結和制定教學的原則。但是教學規(guī)律則不同,對于教學規(guī)律,人們只能發(fā)現(xiàn)、掌握和利用它,而不能任意制造、改變或廢除它。
12.√【解析】略。
13.√【解析】學生座位的分配,要考慮:(1)課堂行為的有效控制,預防紀律問題的發(fā)生;(2)促進學生間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并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14.×【解析】消退是一種無強化過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種反應在將來發(fā)生的概率,以達到消
15.√【解析】體罰是一種以有意識地造成學生身體的痛苦來制止和預防學生某些問題行為的懲罰方式,多以罰站、罰跑、罰抄課文或作業(yè)、放學后留校、打罵為代表形式。
四、簡答
16.“高原現(xiàn)象”作為教師成長過程中的客觀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為:(1)教學中力不從心,對自己職業(yè)的責任和義務缺乏清晰的認識,教學態(tài)度也發(fā)生明顯的變化,熱情日漸耗盡,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得過且過;(2)對新的教學理念缺乏敏感和認同,不尋求教學創(chuàng)新,滿足于已經獲得的基本技能,進行單調重復的教學,無法將新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學之中;(3)在教學水平、業(yè)務技能及科研等方面難以提高,出現(xiàn)了相對停滯的階段,好像很難再上一個臺階。
17.(1)學習的主動積極性;(2)有關知識的準備;(3)心智技能的掌握;(4)教材結構。
五、論述
18.表揚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主要是通過鼓勵學生表現(xiàn)出期望行為并對其適當?shù)男袨檫M行強化。教師對學生的肯定性評價具有積極的強化作用,能鼓勵學生產生再接再厲、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贊揚、獎勵一般比批評、懲罰更具激勵作用。表揚的方式比表揚的次數(shù)更重要。當表揚是針對某一行為結果,并且具體可信時,表揚就是一種有效的激勵因素。同時,表揚應該是針對優(yōu)于常規(guī)水平的行為,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平常就做得比較好,那么就不宜對他達到常規(guī)水平的行為進行表揚。而對那些平時表現(xiàn)不佳,但是有所進步的學生,教師就應該給予表揚。當然,對于某些學生而言,適度而善意的批評有時也能促進學習。
教師在運用批評或表揚時應注意:
(1)要實事求是。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都要符合實際情況。只有在深入了解實際情況之后,實事求是地肯定成績、指出缺點,才能使學生心悅誠服,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
(2)要及時。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都不能拖延太久。應該在有關思想行為發(fā)生之后及時進行。如果不及時評價,隨著時間的推移,發(fā)生的事件在學生意識中逐漸淡漠,表揚和批評都將減弱教育作用,甚至可能在學生心理上產生某些消極效應。
(3)要適當。表揚和批評都不能過于頻繁。教師應該常常從積極的方面把表揚和批評兩者結合起來運用,在表揚的同時指出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評時又肯定其進步的一面。
(4)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在使用表揚和批評時,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切忌把對成人的獎懲辦法搬到學校里來。在同一年齡階段的兒童中還存在個性差異,這也是教師在工作中應該注意的。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