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2016 小學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一、單項選擇題
1.( )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說的基礎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說,他認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模仿。
A.利托爾諾 B.沛西·能 C.孟祿 D.杜威
2.下列關于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說法正確的是( )
A.夸美紐斯把教學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把教學價值的理論建立在倫理學的基礎上,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
B.蘇格拉底采用問答法教學,其“產婆術”記載于《理想國》一書
C.洛克提出“白板說”,主張國民教育,輕視紳士教育
D.杜威提出“兒童中心論”,其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民主主義與教育》
3.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一些學校開設了黃梅戲、徽劇、鳳陽花鼓等反映出傳統(tǒng)文化的校本課程。這種做法主要體現了學校教育對文化的( )
A.傳承功能 B.交流功能 C.改造功能 D.評價功能
4.小剛原來見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兒園一個月后,小剛的這種行為消失了。根據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小剛發(fā)生了( )的學習。
A.言語信息 B.智慧技能 C.動作技能 D.態(tài)度
5.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別于其他社會制度,概括起來有三點。下列不屬于該范疇的是( )
A.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學生都可以獲得全面發(fā)展
B.以馬克思主義的全面發(fā)展學說為指導思想
C.教育目的有鮮明的政治方向
D.堅持全面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的統(tǒng)一
6.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印象深的是臨別時的情景。這體現的是( )
A.刻板印象 B.暈輪效應 C.首因效應 D.近因效應
7.下列屬于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斯賓塞 C.赫爾巴特 D.裴斯泰洛齊
8.為了要記住“桌子”“巧克力”這兩個詞,而在這兩個詞中間加上一些詞,構成“桌子上放著巧克力”這樣的聯系。這是運用了學習策略中的( )
A.注意策略 B.復述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組織策略
9.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的基本類型不包括( )
A.自主學習 B.獨立學習 C.探究學習 D.合作學習
10.按照( ),心理學家加涅將學習分為五類: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態(tài)度和動作技能。
A.學習的主體 B.學習的結果 C.學習的意識水平 D.學習的內容
二、材料分析題
1.陳老師正在上地理課,卻發(fā)現課代表王超這幾天心不在焉,還不耐煩地把書翻得嘩啦作響。這次陳老師忍不住了,便用提問法來“警告”他一下,沒想到一連十幾個問題都沒有難住他,陳老師增加了難度,涉及他未學的內容和課外知識,可王超還是能流暢地答出來。怎么辦?陳老師產生了一個大膽的設想:能否讓他不隨堂上課,用節(jié)約出的時間去查閱資料、研究問題,學習更多的知識呢?
學校非常支持陳老師的想法,對王超實行了單科免修。從此,每當上地理課時,學校圖書館里多了一位小讀者在查閱地理資料、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如全球氣候的變遷、環(huán)境污染等。陳老師呢,工作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更重了:給王超提供相關的課題,指導他查閱相關資料,解答他提出的各種問題,教他撰寫小論文。
一個學期下來,王超的《植被保護與資源開發(fā)》一文獲得全國中小學生小論文評比優(yōu)勝獎。
(1)聯系材料,分析陳老師的做法體現了什么教學原則。
(2)如何理解王超的自主性學習?
(3)結合材料,說明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如何體現的。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孟祿是心理起源說的代表人物,利托爾諾和沛西·能都是生物起源說的代表人物。
2.D【解析】赫爾巴特的貢獻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論建立在倫理學的基礎上,把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可以說是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理想國》集中體現了柏拉圖的教育思想;洛克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紳士。因此,只有D項正確。
3.A【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了學校教育對文化的傳承。
4.D【解析】態(tài)度,表現為個體對人、對物或對某些事件的選擇傾向。
5.A【解析】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即:第一,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為指導思想;第二,具有鮮明的政治方向;第三,堅持全面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的統(tǒng)一。
6.D【解析】近因效應是指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也叫近效應。多年不見的朋友,對他印象深的是臨別時的情景,說明新近的信息影響比較大,這體現了近因效應。
7.C【解析】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柏拉圖、赫爾巴特、涂爾干等。
8.C【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與頭腦中的舊信息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
9.B【解析】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的基本類型是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
10.B【解析】按學習的結果,心理學家加涅將學習分為五類: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態(tài)度。
二、材料分析題
1.(1)陳老師的做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適合全班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和需要,又要注意個別差異,以便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特長。材料中的陳老師讓“吃不飽”的學生王超單科免修,上地理課時他可以查閱地理資料,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正是關注到了王超的個性差異,對他進行了“特別對待”,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自主性的學習,是學生自主進行知識構建,領悟科學方法,而不是復制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集中體現在學生個體有明確的目標意識,能自覺地確定學習目標、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我調控學習進程、自主評價反思學習結果,從而保證學習目標的實現。在自主性學習過程中,教師重在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批判精神,敢于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善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反思的意識和習慣。材料中的陳老師面對王超的超強學習能力采取了允許他單科免修而去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這一過程中,陳老師擔當起了引導和釋疑的角色,在陳老師的指導下,經過自己的努力,終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3)教師主導作用具體表現在:教師的指導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方向、內容、進程、結果和質量,起引導、規(guī)范、評價和糾正的作用。教師的教還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方式以及學生學習主動積極性的發(fā)揮,影響著學生的個性以及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當陳老師發(fā)現王超單憑課堂上的知識已經“吃不飽”時,通過讓王超單科免修的方式,并為王超提供相關的課題,指導他查閱相關資料,解答他提出的各種問題,教他撰寫小論文。這改變了王超的學習方向、內容、進程、結果和質量,影響著王超學習的方式以及學習主動積極性的發(fā)揮,這都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