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2016 初中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一、單項選擇題
1.人類的教育活動與動物的教育活動存在本質區(qū)別,這主要表現為人類的教育具有( )
A.延續(xù)性 B.模仿性 C.社會性 D.永恒性
2.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和受教育權的主要因素是( )
A.社會生產力和科技發(fā)展水平 B.社會人口數量和結果
C.社會文化傳統(tǒng) D.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3.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經擔任校長的帕夫雷什中學創(chuàng)立了幾十個興趣小組作為選擇,這反映了教育須適應人身心發(fā)展的哪一個特點( )
A.順序性 B.穩(wěn)定性 C.可變性 D.個別差異性
4.德國教育家凱興斯泰納曾提出“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這種教育目的論屬于( )
A.個人本位論 B.社會本位論 C.集體本位論 D.個別差異性
5.在學校教育制度的發(fā)展變革中,義務教育制度產生于( )
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 C.封建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
6.孫斌經常想:“人為什么有兩條腿”,一天想好幾次,明知沒有要卻又無法控制,以致影響了學習和生活。他的心理問題屬于( )
A.強迫癥 B.焦慮癥 C.抑郁癥 D.恐懼癥
7.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水平與在成人的指導下可以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距,維果茨基稱之為( )
A.教學支架 B.近發(fā)展區(qū) C.先行組織者 D.互相協(xié)助
8.曉東在解決了困擾他許久的數學難題后出現的喜悅感屬于(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效能感
9.曉穎認為做事應該盡善盡美,絕不允許出現任何差錯,因而平時稍有失誤就極度焦慮,張老師通過改變認知偏差的方式來幫助她克服這種焦慮。這種心理疏導是( )
A.強化法 B.系統(tǒng)脫敏法 C.消退法 D.合理情緒療法
10.劉老師與學生一起討論“網絡語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絕“網絡語言”的認識,共同提出相應的具體要求并被全班同學所認可。這種品德培養(yǎng)方法是( )
A.有效說服 B.樹立榜樣 C.群體約定 D.價值辨析
二、簡答題
11.簡述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
12.在學校德育工作中,運用鍛煉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人類的教育具有社會性、目的性,這與動物的“教育”是有本質區(qū)別的。
2.D【解析】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領導權和受教育權。
3.D【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了對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規(guī)律的教育要求的遵循。
4.B【解析】“造就合格公民”體現了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公民的教育傾向,屬于社會本位論。
5.D【解析】略。
6.A【解析】強迫癥是一種以強迫癥狀為主的神經癥,其特點為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反強迫并存,兩者的強烈沖突使患者感到焦慮和痛苦。
7.B【解析】維果茨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fā)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fā)展系統(tǒng)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fā)展水平;二是可能達到的發(fā)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近發(fā)展區(qū)。
8.B【解析】理智感是人認識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主觀體驗。
9.D【解析】理性—情緒療法,又稱合理情緒療法,是由艾里斯在美國創(chuàng)立。他認為,人的情緒是由他的思想決定的,合理的觀念導致健康的情緒,不合理的觀念導致負向的、不穩(wěn)定的情緒。通過改變不合理信念調整自己的認知,是維護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10.C【解析】利用群體約定是指教師利用集體討論后做出的集體約定,來改變學生的態(tài)度。
二、簡答題
11.(1)信息技術教育;(2)研究性學習;(3)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4)勞動與技術教育。
12.(1)目的明確,計劃周密,加強指導,堅持嚴格要求;
(2)生動活潑,靈活多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3)注意檢查和持之以恒,隨時總結。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