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2020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2020年教師招聘考試刷題群:977379127(點擊進群,免費獲取海量試題資源)
單項選擇題
1.在我國教育史的歷史長河中,在選士制度上采取科舉制是始于()時期。
A.宋朝B.隋唐
C.兩漢D.明朝
2.根據價值取向的不同,可以把課程資源分為()
A.顯性課程資源和隱性課程資源
B.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
C.文字性課程資源和非文字性課程資源
D.教授化課程資源和學習化課程資源
3.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變革()
A.起決定作用B.不起決定作用
C.不起作用D.起加速作用
4.老師兩次用同一張試卷測試相同的學生,結果學生兩次的分數相同。這種分數的穩(wěn)定和不變的性質指的是測驗的()
A.難度B.信度
C.效度D.區(qū)分度
5.在教育研究過程中,()是不可少的步驟,貫穿于研究的全過程。
A.文獻綜述B.文獻檢索
C.分析研究資料D.制訂研究計劃
6.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印象深的是臨別時的情景。這體現的是()
A.刻板印象B.暈輪效應
C.首因效應D.近因效應
7.下列屬于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斯賓塞
C.赫爾巴特D.裴斯泰洛齊
8.為了要記住“桌子”“巧克力”這兩個詞,而在這兩個詞中間加上一些詞,構成“桌子上放著巧克力”這樣的聯系。這是運用了學習策略中的()
A.注意策略B.復述策略
C.精加工策略D.組織策略
9.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的基本類型不包括()
A.自主學習B.獨立學習
C.探究學習D.合作學習
10.按照(),心理學家加涅將學習分為五類: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態(tài)度和動作技能。
A.學習的主體B.學習的結果
C.學習的意識水平D.學習的內容
【參考答案解析】
1.B【解析】隋唐時期采取重振儒術,三教(儒、道、佛)并重的文教政策,在選士制度上采取科舉制。
2.D【解析】課程價值取向的不同,課程資源可以分為教授化課程資源和學習化課程資源;B項是根據課程資源空間分布進行的劃分;C項是根據載體形式進行的劃分。
3.B【解析】教育能夠促進政治民主化進程,但對政治經濟制度的變革不起決定作用。
4.B【解析】信度是指一個測驗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它以反復測驗時能否提供相同的結果來說明。
5.B【解析】教育文獻檢索貫穿教育研究的全過程,具有不可少的作用。
6.D【解析】近因效應是指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也叫近效應。多年不見的朋友,對他印象深的是臨別時的情景,說明新近的信息影響比較大,這體現了近因效應。
7.C【解析】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柏拉圖、赫爾巴特、涂爾干等。
8.C【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與頭腦中的舊信息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
9.B【解析】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的基本類型是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
10.B【解析】按學習的結果,心理學家加涅將學習分為五類: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態(tài)度。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