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2016 小學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教師形成專業(yè)成長意識、獲得專業(yè)成長的佳途徑是( )。
A.專業(yè)培訓
B.參加優(yōu)質課評比
C.校本教研
D.深化課改
2、課堂導人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先提出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形式多樣的、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學生回憶、聯(lián)想或滲透學習目標的主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情趣,這屬于( )。
A.問題導人
B.故事導入
C.實例導入
D.懸念導入
3、下列屬于意志行動的是( )。
A.吹口哨
B.背誦課文
C.搖頭晃腦
D.膝跳反射
4、衡量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質量的標準是( )。
A.教學計劃
B.教學大綱
C.教科書
D.考試成績
5、陽光中( )能使皮膚中的一種物質轉變成( ),促使人體對鈣的吸收,預防軟骨病。
A.紅外線;維生素A
B.紅外線;維生素D
C.紫外線;維生素A
D.紫外線;維生素D
6、以下道德情感對兒童和青少年尤為重要的一項是( )。
A.事業(yè)感
B.自尊感
C.集體主義情感
D.義務感
7、我國中小學開設的語文、數(shù)學、外語等課程屬于( )。
A.綜合課程
B.學科課程
C.活動課程
D.潛在課程
8、被稱為課程論經(jīng)典學術著作的是( )。
A.《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標分類學》
C.《教育過程》
D.《教學與一般發(fā)展》
9、提出情緒輔導方法的心理學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納
C.雅各布松
D.艾利斯
10、學生剛學英語時,對26個字母的記憶兩頭容易、中間難,對這種現(xiàn)象的解釋是( )。
A.痕跡消退說
B.動機說
C.同化說
D.前攝抑制與后攝抑制
11、既想取得好成績,又想去玩,這種沖突矛盾是( )。
A.多重趨避沖突
B.雙避沖突
C.趨避沖突
D.雙趨沖突
12、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前進的動力是( )。
A.共同的奮斗目標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級內部的矛盾斗爭
D.共同的活動
13、袁老師中途接手小學三年級(三)班的班主任工作,有幾個學生經(jīng)常缺交數(shù)學作業(yè),經(jīng)過了解,發(fā)現(xiàn)只要題目難一點或計算量大一點,這幾個同學就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不僅如此,在各項活動中也有一些同學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話,可在全班進行(1)。
A.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
B.人際交往教育
C.積極的情感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14、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是( )。
A.馬斯洛
B.霍爾
C.杜威
D.華生
15、以個體認識論為基礎提出教學理論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昆體良
C.赫爾巴特
D.夸美紐斯
16、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體制中的領導影響力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職權影響力;二是( )。
A.年齡影響力
B.性別影響力
C.個性影響力
D.學術影響力
17、去過幾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畫出具體的路線圖來。認知發(fā)展到哪一階段的兒童能做到這種程度?( )
A.感知運算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18、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計劃應該具有的三個特征是( )。
A.強制性、基礎性、科學性
B.強制性、普遍性、科學性
C.科學性、普遍性、基礎性
D.強制性、普遍性、基礎性
19、以實踐作業(yè)為主的興趣小組屬于( )。
A.體育小組
B.藝術小組
C.學科小組
D.技術小組
20、“綜合與實踐”的教學活動應當保證每學期至少( ),可以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課內外相結合。
A.一次
B.三次
C.四次
D.兩次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學生的學習是人類學習的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22、環(huán)境在兒童身心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決定作用,為什么?
23、簡述小學生心理輔導的常用方法。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24、小明的媽媽逢人便夸她兒子聰明,在班上的學習總是名列前茅。小明不僅成績好,還經(jīng)常在學校的文藝比賽中拿獎,可謂是多才多藝。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他與同學相處不好,同學關系特別緊張。小明因為自己學習好、有才藝,家境還比較富有,時常瞧不起班上的其他同學。在學習上,如果有同學向他請教,他會隨口說:“這問題太簡單了?!碑斂吹絼e的同學穿著一般時,他會說:“這衣服太不好了,買件貴點兒的穿上吧。”他就是這樣,給人感覺很驕傲,即使有時是自己做了錯事,也絕不承認,還為自己辯解,為了獲得一些榮譽有時甚至還弄虛作假。
問題:結合上述材料,談談如何矯正小學生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
25、時下,在一些課堂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景。
老師說:“同學們喜歡哪段就學哪段,大家自由組合,選擇同一學習內容的同學坐在一起?!庇谑牵n堂成了“自由市場”,學生們交換位置,你爭我搶,自由民主的氣氛洋溢著整個課堂。
問題:作為教師,你對這一教學現(xiàn)象怎么看?怎么辦?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2小題,26、27任選1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題計分,共40分)
26、請認真閱讀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問題:16支足球隊參加比賽,比賽以單場淘汰制(即每場比賽淘汰1支球隊)進行,請問一共要進行多少場比賽才能產生一支冠軍隊?
解法1:按照比賽進程,第一輪16支球隊進行8場比賽,淘汰8支球隊;第二輪,首輪晉級的8支球隊進行4場比賽,淘汰4支球隊;第三輪,再次晉級的4支球隊進行2場比賽,淘汰2支球隊;第四輪,2支球隊進行決賽,產生1支冠軍隊。所以,一共要進行15(8+4+2+1)場比賽,才能產生1支冠軍隊。
解法2:匈牙利數(shù)學家路莎·佩特曾說:“數(shù)學家往往不是對問題進行正面的攻擊,而是不斷地將它變形,甚至把它轉化為已經(jīng)得到解決的問題?!睋?jù)此,由16支球隊產生1支冠軍隊就要淘汰15支球隊,每淘汰1支球隊就要進行1場比賽。所以,一共要進行15(16—1)場比賽,才能產生1支冠軍隊。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1)上述兩種解法的思維方向是什么?(6分)
(2)第二種解法所反映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是什么?(4分)
(3)如何指導高年段小學生學習該數(shù)學思想方法,試擬訂教學目標。(8分)
(4)依據(jù)擬訂的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并簡要說明理由。(22分)
27、請為拼音“z、c、s”教學寫一個教學設計片段。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19世紀初,英國學校中出現(xiàn)了“導生制”。
2.C【解析】道家認為好的教育就是“復歸”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順其自然。
3.B【解析】從學生特定的社會身份來看,受教育權是他們重要的權利。
4.B【解析】只有領會了知識,才能更好地鞏固與運用。因此,領會知識是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5.C【解析】學校文化的是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
6.A【解析】夸美紐斯在其《大教學論》中對班級授課制作了詳細的理論論述。
7.B【解析】精神或觀念體現(xiàn)了學校的主導思想,所以是校園文化的。
8.C【解析】杜威是自覺、清醒地論證了直接經(jīng)驗在個人成長中的意義,是將兒童個體的直接經(jīng)驗加以規(guī)范和具體化為課程并付諸實踐的教育家。
9.D【解析】這是一種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的兒童編在一個班,由一位教師在一堂課內分別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是一種特殊的組織形式。
10.A【解析】學校的其他工作都是為教學工作服務的。因此,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中心。
11.C【解析】阿特金森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力求成功的動機,另一類是避免失敗的動機。
12.C【解析】實踐性原則要求把人的心理看成與人的社會實跋活動密切聯(lián)系的過程來考察和研究。
13.A【解析】學習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之間的關系,即規(guī)則或原理學習。
14.B【解析】動機的激活功能會促使人產生某種活動。
15.D【解析】根據(jù)遷移過程中所需的內在心理機制的不同,可將遷移劃分為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和重組性遷移。
16.A【解析】當認知結構中已經(jīng)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較低的觀念,在這些原有觀念的基礎上學習一個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題時,便產生上位學習。
17.C【解析】操作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符合法則要求的活動方式。
18.A【解析】題干是對認知策略的解釋。
19.D【解析】問題解決是指在具有明確目標,卻不明確達到目標的途徑和方法的情況下,為此而運用的一系列有指向的認知操作過程。
20.C【解析】美國心理學家柯爾伯格系統(tǒng)擴展了皮亞杰的理論和方法,采用“兩難故事法”研究道德發(fā)展階段。
21.C【解析】非指導性教學模式是20世紀中期,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將其心理治療觀推廣到教育中,形成的在西方國家廣為流傳的一種教學模式。
22.A【解析】暗示教學法也叫“啟發(fā)式外語教學法”,它是由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洛扎諾夫創(chuàng)立的一種學習語言的方法。它不是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23.C【解析】講授法的缺點在于,容易束縛學生,不利于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而且對教師個人的語言素養(yǎng)依賴較大。
24,C【解析】直線職能式是一種以直線制結構為基礎,在領導下設置相應的職能部門,實行領導統(tǒng)一指揮與職能部門參謀、指導相結合的組織結構形式。班集體是按一定的組織機構形成的,并且有相應的組織形式。
25.B【解析】對有考試焦慮癥發(fā)生傾向的學生提前進行輔導干預有利于防止焦慮癥的發(fā)生,屬于早期干預。
26.D【解析】賈德是遷移的經(jīng)驗類化理論的代表人物。
27.A【解析】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其中道德認識是個體品德的成分。
28.C【解析】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階段習得的動作固定下來,并使各動作相互結合,成為定型的、一體化的動作。這一階段,各個動作成分趨于分化、精確,整體動作趨于協(xié)調、連貫,各動作成分
間的相互干擾減少
,多余動作也有所減少。
29.D【解析】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遺忘進程是先快后慢。
30.B【解析】當愛與歸屬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容易使人感到孤獨。在人的需要層次中,基本的是生理需要,高級的是自我實現(xiàn)需要。
二、辨析題
1.正確。理由:教育既是明顯的消費,又是潛在的生產。
2.錯誤。理由:還應包括其進程安排。
3.錯誤。理由:在不同的社會發(fā)展階段,社會歷史條件不同,教育目的也不同。
4.錯誤。理由: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速度是受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制約的。
5.錯誤。理由:柏拉圖將人分為三個等級。
6.錯誤。理由:柯爾伯格認為年齡與道德發(fā)展階段有一定關系,但不完全對應。
7.錯誤。理由:心理評估不應只是運用于心理診斷,也應運用于對學生發(fā)展?jié)撃?、自我實現(xiàn)程度的正向評定。
8.錯誤。理由:研究表明,在不同的位置,師生互動的程度不同,因此會影響課堂教學和學習。
9.正確。理由:班級過大容易限制師生交往和學生參加課堂活動的機會,平均成績就會下降。
10.錯誤。理由:題干是對效度的解釋。
三、簡答題
1.(1)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yè)道德,為人師表。(2)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3)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4)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5)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xiàn)象。(6)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yè)務水平。
2.(1)改變過于重視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三蘭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和形成價值觀的過程。(2)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xiàn)狀,體現(xiàn)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3)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xiàn)狀,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jīng)驗、精選知識技能。(4)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死記硬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解決問題和合作能力等。(5)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功能現(xiàn)狀,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的功能。(6)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3.(1)班級組織紀律管理。(2)班級環(huán)境與衛(wèi)生管理。(3)班級文檔管理。(4)班級工作計劃和總結。
4.(1)形成道德信念與道德理想。中學階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導行動的時期。(2)自我意識增強。在品德發(fā)展的過程中,中學生更加關注自我道德修養(yǎng),并努力加以提高??梢哉f中學生對自我道德修養(yǎng)的反省性和監(jiān)控性有明顯的提高,這為產生自覺的道德行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3)道德行為習慣逐步鞏固。由于不斷地實踐、練習,加之較為穩(wěn)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導,中學生逐漸形成了與道德倫理相一致的、較為定型的道德行為習慣。(4)品德結構更為完善。中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與道德行為三者相互協(xié)調,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動態(tài)結構,使他們不僅按照自己的道德準則去行動,而且也逐漸成為穩(wěn)定的個性心理結構的一部分。
5.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有強化法、代幣獎勵法、行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處罰法、自我控制法等。(1)強化法。根據(jù)學習原理,一個行為發(fā)生后,如果緊跟著一個強化刺激,這個行為就會再一次發(fā)生。(2)代幣獎勵法。代幣是一種象征性強化物,籌碼、小紅星、蓋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幣等都可作為代幣。(3)行為塑造法。這是根據(jù)斯金綱的操作條件反射原理而設計的培育和養(yǎng)成新反應或行為的一項行為治療技術。主要是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來形成某種較復雜的行為。(4)示范法。示范法是通過求診者觀察和模仿來矯正其不良行為與神經(jīng)癥反應的,由班杜拉等人于l967年建立。其基本原理是:人的各種行為,無論是適應性行為還是不良行為,都是通過后天學習獲得的。因此,同樣的方式也可以改變不良行為,或重新學習適應性行為。(5)處罰法。處罰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為。處罰有兩種:一是在不良行為出現(xiàn)后,呈現(xiàn)一個厭惡刺激(如否定評價、給予處分);二是在不良行為出現(xiàn)后,撤銷一個愉快刺激。(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讓當事人自己運用學習原理,進行自我分析、自我監(jiān)督、自我強化、自我懲罰,以改善自身行為。
6.(1)生產力的發(fā)展為教育的發(fā)展提供基礎條件,生產力發(fā)展為教育發(fā)展提供人力與時間,生產力發(fā)展為教育發(fā)展提供財力與物力。(2)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jīng)Q定教育的規(guī)模和速度。(3)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規(guī)格和教育結構有制約作用。(4)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對教育的內容、手段和組織形式的改革有決定作用。
四、材料分析題
1.【答案要點】我會在知行統(tǒng)一原則和以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的指導下,運用陶冶教育法。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能言傳、言教,還要善于身教、情教。這種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為舉止,對學生深切期望和真誠的愛,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來接觸、感化學生。這和感化由學生對教師的注目而產生。
2.【答案要點】(1)違背了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德育原則。
(2)教師應具備的學生觀是:①學生的本質屬性是人;②學生的合法權利應得到尊重和保護。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