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2016 初中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每日一練】中學能力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不屬于外鑠論的代表人物的是( )
A.孟子 B.洛克 C.荀子 D.華生
2.教育的雙重文化屬性表現(xiàn)在( )
A.教育對生產(chǎn)力的促進作用 B.教育再生產(chǎn)勞動力
C.文化體系 D.教育為文化本體
3.我國現(xiàn)行的學制類型是( )
A.單軌制 B.雙軌制 C.單軌和雙軌制 D.分支型學制
4.(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完成某一階段的工作時,希望受教育者達到的要求或產(chǎn)生的變化。
A.教育目的 B.課程目標 C.教學目標 D.培養(yǎng)目標
5.制定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 )
A.個體本位論 B.社會本位論
C.社會主義制度 D.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
6.在高年級運用得比較多的教學方法是( )
A.講授法 B.討論法 C.發(fā)現(xiàn)法 D.讀書指導法
7.( )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倫”。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韓非子
8.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 )
A.備課 B.上課 C.課外輔導 D.課外活動
9.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yǎng)提高過程,其進行順序是( )
A.以知為開端,知、情、意、行依次進行
B.以情為開端,情、知、意、行依次進行
C.以意為開端,意、知、情、行依次進行
D.視具體情況,可有多種開端
10.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 )
A.教育方針 B.教育規(guī)律
C.教育目的 D.教育制度
二、辨析題
1.課程評價的目標評價模式主張把評價的重點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轉向“課程計劃實際的結果”上來。
2.盲人失去視覺,通過實踐活動使聽覺更加敏銳的現(xiàn)象是感覺的補償。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外鑠論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荀子、洛克、華生等。
2.D【解析】從廣義上說,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教育又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文化,因為教育既是文化的構成體,又是文化傳遞、深化與提升的手段。這就是教育的雙重文化屬性。
3.D【解析】我國現(xiàn)行學制是從單軌制發(fā)展而來的分支型學制。
4.C【解析】題干描述的是教學目標的概念。
5.D【解析】我國確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jù)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
6.B【解析】運用討論法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因此,討論法在高年級運用得比較多。
7.C【解析】孟子認為教育是擴充“善性”的過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倫”。
8.B【解析】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直接的體現(xiàn),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9.D【解析】由于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德育影響的多樣性等因素,在德育具體實施過程中,又具有多種開端,可根據(jù)學生品德發(fā)展的具體情況,或從“導之以行”開始,或從“動之以情”開始,或從鍛煉品德意志開始,后達到使學生品德在知、情、意、行幾方面和諧發(fā)展的目的。
10.C【解析】教育目的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是教育活動的依據(jù)和評判標準、出發(fā)點和歸宿,在教育活動中居于主導地位。
二、辨析題【答案解析】
1.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課程評價的目的游離評價模式是由美國學者斯克里文針對目標評價模式的弊病而提出來的。他主張把評價的重點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轉向“課程計劃實際的結果”上來。評價者不應受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影響,盡管這些目標在編制課程時可能是有用的,但不適宜作為評價的準則。
2.這種說法是正確的。感覺的補償是指某種感覺系統(tǒng)的機能喪失后,由其他感覺系統(tǒng)的機能來彌補。盲人失去了視覺,會增強其聽覺、嗅覺、觸覺等感覺的感受性,以發(fā)揮其補償作用。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