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打棗》
【參考設計】
教學目標:
欣賞嗩吶獨奏《打棗》,感受樂曲詼諧、幽默的音樂形象。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欣賞樂曲《打棗》,了解民族樂器嗩吶,聽辨大小嗩吶的音色區(qū)別。
2.教學難點:通過欣賞樂曲《打棗》,想象爺爺、孫女的“對話”場景。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播放樂曲《打棗》引子部分,請學生聽辨樂器音色。
教師出示嗩吶圖片,結合音響,介紹嗩吶的形制、音色及簡單的吹奏方法。如果教師或班上有會吹奏嗩吶的學生,能現(xiàn)場演奏嗩吶效果更好。
(二)欣賞樂曲《打棗》
1.完整聽賞樂曲,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
完整播放《打棗》并提出問題:
(1)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2)你能感受嗩吶在演奏過程中,音區(qū)的變換和對比嗎?
聽完以后,教師針對以上兩個問題,請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完以后,教師介紹樂曲內容。
師:《打棗》是一首活潑、風趣的嗩吶獨奏曲,表現(xiàn)了河北農(nóng)村,爺爺和孫女在庭院里打棗的歡樂情景。
2.分段聽賞。
(1)聽賞《打棗》引子部分。
樂曲由散板開始,嗩吶奏出明亮、高亢、具有河北民間音樂風格的音調,仿佛把我們帶到了北方農(nóng)村。
(2)聽賞樂曲主題。
師:引子之后,由嗩吶吹奏樂曲主題。
播放樂曲《打棗》主題,學生聽賞。
師:請同學們跟著老師的琴聲一起唱一唱這個主題。要熟悉并記住這個主題的音調,因為在這首樂曲中,主題反復出現(xiàn)了好幾次。
學生隨教師的琴聲一起唱主題。
師:這個主題是由嗩吶和樂隊一起演奏的,樂隊在其中起到了過門的作用。請同學們再聽一遍,體會一下樂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再次播放樂曲《打棗》主題,學生仔細聆聽,體會樂隊的作用。
(3)聽賞大小嗩吶的“對話”。
師:這首樂曲雖然是嗩吶獨奏,其實是由兩只嗩吶與民樂隊一起演奏的。剛才,同學們聽出樂曲有明顯的音區(qū)轉換和對比,就是由大嗩吶、小嗩吶演奏時形成的。我們來聽一下這個部分。
播放大、小嗩吶的“對話”音頻部分。
師:樂曲描繪了爺爺和孫女在庭院里打棗的場景。請同學們想一想:大、小嗩吶演奏的這一段,音區(qū)對比明顯,表現(xiàn)的是什么樣的場景呢?(爺爺和孫女的對話。)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回答老師的問題。
師:這一段描繪了爺爺和孫女在打棗時的“對話”。小嗩吶代表小孫女,大嗩吶代表爺爺。我們再聽一遍。
再次播放大、小嗩吶的“對話”音頻部分,學生認真聽賞。
師:同學們注意到了嗎?爺爺和孫女的“對話”,其實就是樂曲的主題部分稍加變化。變奏是民間音樂中常用的手法。
師:請同學們邊聽邊看主題曲譜,看看哪一句是小嗩吶演奏的?哪一句是大嗩吶演奏的?
師:請同學們注意聆聽樂曲結尾處,大嗩吶模仿了爺爺?shù)男β暋?/span>
3.完整聽賞樂曲。
完整聆聽樂曲《打棗》音頻,學生認真聆聽并隨音樂的進行展開想象。
(三)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通過欣賞嗩吶獨奏曲《打棗》,讓同學們感受到了樂曲詼諧、幽默的音樂形象以及歌曲的民族風格。希望在課后同學們能夠自己了解更多的不同民族風格的音樂。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