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課題: 第四單元:可能性(1) 第 課時 總序第 個教案 | |
課型: 新授 編寫時間: 年 月 日 執(zhí)行時間: 年 月 日 | |
教學內(nèi)容:教材P44例1及教材練習十一第1、2、3、4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在觀察、交流、動手、思考、驗證的過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 教學難點:會用“可能”、“不可能”正確地描述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教學方法:采用游戲教學法,將教學情境真實地搬到現(xiàn)實生活當中,讓學生在游戲中,真實地參與中積累與學習知識。 教學準備:師:多媒體、抽簽卡紙、盒子、彩色球、鉛筆。生:棋子。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導入: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小小的禮物,猜一猜是什么? 讓學生猜一猜,學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書…. 2.師揭題:學生說的這些都是有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在數(shù)學上都是些不確定性事件。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板書課題:可能性) 3.出示謎語:小黑人兒細又長,穿著木頭花衣裳。畫畫寫字它全會,就是不會把歌唱。 學生可能會說:鉛筆。 師追問:確定嗎?讓學生肯定回答一定是鉛筆或確定是鉛筆。 4.出示獎品鉛筆,并說明這是獎勵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 二、互動新授 1.引入:下周班會,老師想組織大家表演節(jié)目,每個人都有機會表演。但節(jié)目形式不能重復,每個類型只能有一個節(jié)目,大家討論一下,我們應該怎樣確定每一個同學演什么節(jié)目呢? 組織小組討論,大部分同學會想到用抽簽的方法來決定。 2.活動:出示三張卡片,上面分別寫上唱歌、跳舞、朗誦,找同學上來抽一張,引導學生先思考一下,會抽到什么? 學生會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誦。這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師小結:每位同學表演節(jié)目類型是一件不確定的事件,有三種可能的結果。 3.抽簽指生抽一張。(以抽到跳舞為例) 師引導:如果再找一名同學來抽簽,可能會抽到什么? 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誦。 引導學生質(zhì)疑:有沒有可能會抽到跳舞? 指生回答:不可能,因為剩的兩張簽里沒有跳舞。 找生抽一張,驗證學生的猜測是否正確。 (以學生抽到的是朗誦為例) 4.引導:后只剩一張了,你們能猜一猜這一張可能是什么嗎? 生可能會回答:一定是朗誦,因為只剩下朗誦這張卡片了。 5.師小結:剛才在猜測會抽到什么節(jié)目時,第一次同學們用的詞是“可能”,第二次同學們用的詞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發(fā)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種情況,當然,不同情況下,它們有時也會發(fā)生變化。(板書:可能 不可能 一定)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頁“做一做”。 出示:兩個盒子,一號盒子放的全部是紅棋子,二號盒子放的有紅棋子和綠棋子。 引導學生先說一說,哪個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哪個盒子里可能會摸出綠棋子?哪個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綠棋子?等問題。 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組織摸一摸活動,并驗證,再集體匯報。 2.完成教材第47頁“練習十一”第1題。 讓學生說一說,并說明理由。 3.完成教材第47頁“練習十一”第2題。 先讓學生自主連一連,教師發(fā)彩色球讓學生驗證摸一摸,再說一說為什么這么連。 4.說一說:教師引導學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說說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們學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引導歸納: 1.判斷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幾種情況:可能、不可能、一定。 2.能結合實際情況對一些事件進行判斷。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夠在完全確定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而“可能”是在不能確定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它通常包含經(jīng)常、偶爾兩種情況。 作業(yè):教材練習第47頁第3、4題。
|
批 注 |
教學(后記)反思: |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